挖掘学校内部潜力 解决课后服务教资不足问题
2021-12-21 14:13:4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1
听新闻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针对部分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方面存在师资、场地、经费等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因为各地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不同学校之间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关于师资不足的问题,吕玉刚提到,解决这一问题要多措并举。首先是学校内部要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参与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参与的过程当中,要发挥每个老师的特长,充分展示每个老师的才华,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课后服务。

其次是按照国家编制标准,把学校空缺的编制、空缺的老师补齐、补到位。吕玉刚说“关于这件事情,教育部和中央编办已经做了沟通,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形成了文件。要依照国家中小学编制标准,以县为单位,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补充老师,有更多的老师分担课后服务工作。”

第三是要系统调。就是学校之间在当地教育部门的统筹之下,调剂余缺。在学校之间组织调剂,吸引一些、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学校到一些薄弱学校去支持做好这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还有外部请。中央文件也有规定,要积极地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经过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合作,面向社会遴选一批有志愿从事课后服务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包括体育、文艺、科普的。”吕玉刚说。最近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了一个文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科普资源支持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科普工作者),也包括一些科普基地,可以把学生组织到科普基地参加课后服务。

关于场地的问题。吕玉刚指出,首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每个学校的办学空间、条件不同,在安排课后服务的时候,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其次是要统筹安排,要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三是要就近走出去。吕玉刚说,“学校周边很多社会资源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学生愿意去的,比如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还有科普基地、体育场馆等等。农村地区可以到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靠企业近的可以到企业去。总的来说,要把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好,就近安排,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活动。”

关于经费问题。吕玉刚表示,经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中央“双减”文件当中,特别重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问题,明确提出要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来保障课后服务经费。也可以两条腿走路,既有财政补贴,也有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采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明确收费标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经费保障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不解决是不行的,这是中央文件的明确要求。”吕玉刚强调,“在这里,我也特别呼吁,现在少数还没有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地方,要抓紧落实,教育部将加强督办。希望各地高度重视,解决好这个问题。”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