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通识选修课成为刷课“重灾区”
2021-08-23 11:09: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听新闻

最近,“付费刷课”成为了网络热词,参与付费刷课的人数之多、平台之隐秘、情节之恶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不仅反映出一些大学生缺乏学术诚信意识、缺乏自律等问题,也暴露出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的一些漏洞。

从更深层次来看,为何这些网课让一些大学生们“宁刷不上”?不少专家和高校教师分析在线课程一直存在的问题:时间冗长、内容乏味、考核死板……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经不起学生考验、生搬硬套的网络课程自然沦为了“被刷”的对象。

通识选修课成刷课“重灾区”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晚上,刘晶拿出了两个手机,一个支在宿舍桌子的手机架上,一个拿在手里。她将放在桌子上的手机打开一节网课的页面,手机开始无声地自动播放。然后,她开始拿着另一个手机刷着朋友圈,每隔几分钟,她都会点一下桌子上的手机,防止熄屏。

刘晶是西北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她表示,自己“刷”的一般都是公共选修课,比如“伦理与礼仪”“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探索心理学的奥秘”等。她表示,“这些选修课与专业课关系不大,我也不感兴趣,但是学校要求必须要修满这些学分,我和我的同学很多都是这样‘刷课’。”

为何一些大学生选择“刷课”?一份发表于2018年的名为《大学生MOOC学习自主能动性调查研究》的研究显示,被调查学生中的刷课现象程度,仅有16.96%的同学表示“不严重”,50.89%的同学为“一般”,16.96%的同学“比较严重”。在大学生刷课现象的原因中,22.77%的同学表示“时间紧”,38.83%的同学认为“缺乏兴趣”,35.71%的同学表示是“任务需求”。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刷课”的大学生。和刘晶一样,边“上课”边干自己的事,这几乎是这些大学生们刷网课的日常。而不少自己上网课的同学,也在刷课的群体风气下走入歧途。

“我是用网页脚本刷课的,这个脚本是同学的同学传过来的,之前我是调静音、自动播放自己刷课,后来开始用脚本刷课,脚本刷的更快,只需先打开脚本,然后打开听课软件,登陆自己账号即可,一节课一分钟不到进度条就结束了。”南方某高校的大三学生马冬这样说。

马冬表示,自己也知道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是欺骗老师,对认真学习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大家都刷,然后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学自己的专业课程,所以我也开始这样做了。”

而在这些“刷课日常”中,通识选修课成为了刷课“重灾区”。

“很多通识选修课都要求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学习,但这些选修课我基本是不看的,只是打开个电脑界面让其自动播放,自己依然干其他的事情。”来自四川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周亮表示,这些通识选修课包括“昆曲”“艺术体操”“中医气功”等,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刷课时”,内容几乎不听。

“网上选修课的学习效果不好,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很枯燥,许多老师都是在念课本,学起来很乏味,谁播放都是一样。如果课程对自己用处不大,只是为了学分,甚至找别人代刷我觉得也可以。”周亮说。

来自南京某大学的大三学生张宇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专业必修与选修课采用线下授课、线下考试的方法,只能踏踏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复习。“但是,公共选修课采取线上观摩、线下考试的方法。所谓的考试也只是提交一篇有关课程所述内容的论文,并不要求死记硬背概念性知识。”

“作为一名理工类学生,我本来就对这种人文课程不是很感兴趣。如果我们上的是那种时髦又实用的课程,我很愿意去。但是现在的通识课,内容很枯燥死板,老师也不是专职教师,随便找个人拿着本书就开讲,我宁愿刷课。”张宇说。

刷课成日常,暴露教学管理漏洞

出现如此普遍的刷课现象,也暴露出一些高校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漏洞。

据了解,如今不少高校已经在反刷课的技术手段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一些课程在课程中间增加几个答题环节,防止学生“一刷到底”。此外,也有高校会和有关网络平台合作,例如临沂大学教务处与网络在线课程公司不定期检测刷课现象,一经发现,该门网络课程学习成绩记为0分,取消今后选读网络在线课程资格。

然而,这些管理手段仍然堵不住刷课的漏洞。

刘晶表示,虽然任课老师反复向同学们强调,如果所选课程在短时间内刷完就没有学分,要认真对待。但不少同学依然会通过“付费代刷”等方式完成课程,即使是自己刷课,也不会好好听视频里到底在讲什么。

“这些课程学完会有统一考试,但是同学们通常是通过搜索软件搜索题目得到答案,或者直接把题目复制到刷课平台的公众号来获取答案,后者更快、更精准。”刘晶表示,只要按照这些要求完成了“任务”,没有人会对学习后的效果进行检验,只要网络上有记录,一般学校和老师就默认学生们完成了这门课程的所有内容。

而对于不少高校教师而言,布置网课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来自广西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张瑞表示,自己也曾给同学们布置过网课。“都是一些通识选修课,比如说职业发展与规划。”

虽然不愿看到学生们通过刷课的形式把这个课程学完,但张瑞自己也承认,这些网课其实用处不大。“我也大概看了一下这些课程的内容,讲的确实很肤浅。”

“像职业发展与规划这个课,其实很难讲。敢问我们这些老师,有多少人能把职业发展和规划就做得很好?现在的学生消息来源的渠道非常多,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认知可能来自父母、师长,不一定不是网课。”张瑞说。

后来,张瑞也曾问过毕业后的学生,这些网课真的有帮助吗?学生们反映,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名字有点印象,但网课讲授的内容对他们用处不大。

“学校要求必须有这样一门课程。我也知道学生们不会认真去看,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老师们心里也清楚,就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张瑞说。

海南省某高校的程宇是一个教应用统计专业的青年老师,他自己也曾录制一些网课,也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网课。“我通常会自己先看一部分,就如果觉得讲得好,再推荐给学生。”

程宇坦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认认真真录制一门网络课会花费非常多的精力。老师既有教学任务,也有科研压力,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录制课程。“我见过一些老师录制网络公开课,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一门课的主要内容泛泛而过。”

此外,程宇认为,网络课程或者网络学校还缺乏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与学历学位相关的网课,学完这些课程之后,如何对学习效果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把关就显得十分重要。

尽管自己就是“刷课族”的一员,但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希望学校可以严格规范网课流程,从管理上杜绝刷课的行为。

“现在,学生和老师对选修课的重视不足,学生选课更多的是出于拿学分的目的而非获取知识,加之学校对付费刷课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要减少这种现象,还是应该提高选修课的地位,加大对付费刷课的惩罚力度,增加更多的考核方式,不能单单依赖网络课堂。”周亮说。

为何没人看?网课也应“内容为王”

如今,不少高校教师和教育界人士认为,网课“宁刷不上”,本质的问题是如今一些网络课程的质量不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发现,刷课的大学生们并不是不爱学习,一些大学生表示,自己也会在网络上找一些前沿的学术演讲,像追剧一样追知名教师在B站上的课程更新等等。

张宇表示,不少网络课程内容陈旧,即使是自己喜欢的话题,网课上的讲述方式也十分枯燥。“例如音乐鉴赏课程,我上的网课在用陈旧的方式讲创作时间和背景,却没有鉴赏这段音乐,我宁愿是自己听后写一篇听后感。平常,我自己也会追一些B站视频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那上面的‘网课’就显得更有趣,干货更多。”

“一小块黄金即使掉在垃圾堆里,也有人会把它捡出来洗干净。而一块砖,就算放在最精美的书桌上,也没人会瞧几眼。这些低质量毫无用处的网课,其实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更消耗了学生的时间成本。”张瑞说。

而程宇认为,从课程角度出发,网课的本质其实是传播知识,解决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对于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让学生享受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网课不设置学分,学生主动上网课获取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网课的“内容为王”呢?

程宇建议,网课要有老师全程参与,不只是把课程录制好,把题目出好,还要全程跟随课程的进度。其次,要严格把关网络课程的质量,请有关专家和各个专业学生代表也参与课程评价,将一些质量不高的网课过滤出去,留下质量高、对学生真正有帮助的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立健全网课的筛选、考核机制。

“从起点来看,如果一个网课的内容是独家且优质的,那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值得要求同学们看,但如果是可替代的,而且是大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知识,学生们就不一定喜欢通过学校规定的渠道看。如今这些重复的网络课程太多了,是不是可以适度减一减?”陈何芳说。

此外,陈何芳表示,如今学校对于网课的筛选、考核机制不够健全,这也导致网课的质量不高,学生不愿意听。“大学课程原本是有淘汰机制的,也有一种双向选择的权利,学生们可以用脚投票,选课人数少的课一般就不开设了。但是如今的网络课程却不一样,只要学校要求,学生就必须要听完,这就让‘劣质’网课横行,网课整体质量受影响。”(叶雨婷 )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