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昌文华中学建校150周年,该校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的“活化石”: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先进办学理念的
新式学校;中国内地第一所六年制完全中学;学校师生参与了辛亥首义;中国红十字会从这里起步;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陈潭秋、刘仁静等曾在这里讲学、演讲或就读过;走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工人党员……武昌文华中学的思政老师们将本地红色资源、校史文化、身边党员故事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学生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校史馆中接受洗礼,在深化学习中感悟精神的力量。
打卡红色遗址
倾听红色故事
武昌文华中学思政老师薛薇带着学生们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学校附近的红色遗址——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薛薇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这两处红色圣地所在地——都府堤。都府堤长不及一里,却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诸多高光时刻,历史的风云在这里铸就了多处红色圣迹。
走进毛泽东旧居,映入师生眼帘的是毛泽东使用过的木床、桌椅、砚台和油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桌上那盏看似普通却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油灯。薛薇老师讲道,毛泽东曾借助着这盏油灯发出的微弱光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一篇经典著作,启迪民智,凝聚信仰,那便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现在大家眼前的这片大操场,是农讲所的学员进行军事训练的地方。”薛薇老师讲道,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武昌农讲所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培养了8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他们将农民运动的火种播撒于全国各地,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现在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大操场上,我们还能从脚下的热土感受当年那些热血青年的气息。”武昌文华中学高三(2)班胡林康说。
从校史中接受洗礼
感悟精神力量
在参观完毛泽东旧居和农讲所后,距离革命圣地只有1000米的文华中学,又发生了哪些红色故事呢?学校思政课教师柳荔带着学生们走进校史馆,了解学校的红色故事。
在校史馆里,柳荔老师说,武昌文华中学前身文华书院,是1871年10月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当时全国最早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1906年,这里诞生了以“日知会”命名的革命团体,集体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早年在“文普通”学堂读书时,就常来日知会图书阅览室读书看报、接受新思想的启蒙。
柳荔给学生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工人党员、武昌文华中学校工郑凯卿的故事。郑凯卿是学校工友,又兼劳作老师。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特别心灵手巧,样样都会做,师生们都叫他“万能师傅”。
1920年2月,陈独秀应学校校长之邀,出席学校毕业典礼并演讲,学校安排校工郑凯卿陪同,陈独秀跟郑凯卿相处甚为融洽,多次交谈使郑凯卿的阶级认识和革命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马列主义,对共产党的信仰之光就这样照进了他的心田。陈独秀对这位工友印象很好,问他愿不愿参加共产党。郑凯卿感到很突然又很兴奋,他感到非常荣幸。就这样,1920年9月,在全国仅有50多名共产党员的情况下,一位工人党员就这样诞生了。郑凯卿以武昌文华中学校工为掩护开展工人运动,组织一些进步青年到工厂开办识字班、工人夜校,为争取工人切身利益和权利而斗争。
“从我校校工党员郑凯卿的身上,我们看到普通党员身上的坚定信仰就如同微光点亮身边的人,无数微光汇聚在一起就是强大的力量。”柳荔对学生们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正是在这样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今进入到新时代。武昌文华中学是一所百年历史老校,红色基因和党员信仰在这里薪火相传。”通过党员郑凯卿的故事,柳荔引导学生们着眼身边的人和事,带着学生走近身边的普通党员。
听党员讲亲身经历
感受信仰的力量
武昌文华中学思政老师肖幸前则将学校的普通党员们请到学生面前,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感受党员信仰的力量。
在去年抗疫期间,该校党员教师、总务处后勤主任陈松冒着风险,挺身而出跑回空荡的校园,手里攥着写满密密麻麻的资料清单,为全体高三师生邮寄种类繁多的复习资料。翻找、整理、打包、搬运,在特殊时期里,每一项工作都变得异常繁琐和艰难。陈松老师一一给学生拍照确认之后,再按照地址和电话,邮寄给每个翘首以盼的收货人。五层的楼梯不知道被他来来回回走了多少趟,衣衫被浸湿了一次又一次。除此之外,他还在隔离点、社区当志愿者,帮助居民搬运和分发物资。
“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也是实干的党员,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社区、方舱、超市、空旷的街头,他们与另一半携手作战,组成最美抗疫家庭。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党员,用信念坚守初心,用担当牢记使命。透过这一道道微光,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员信仰的力量。”肖幸前给学生们深情讲述了身边党员教师的故事。
“战争年代,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革命先烈抛家舍业、慷慨赴死;和平年代,为战胜新冠肺炎,无数党员干部不计得失、冲锋在前,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武昌文华中学学生说。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武昌文华中学建校15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武昌文华中学三位思政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将本地红色资源、校史文化、身边党员故事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学生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校史馆中接受洗礼,在深化学习中感悟精神的力量。这些身边的党史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和强烈的感染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让党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让他们感悟到在新的时代,需要年轻人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做理想和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武汉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张祖涛
专家说
家长说
打卡红色景点,走进校史馆,学习先锋模范,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在社会实践中上了一堂沉浸体验式的思政课。这种特别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在重温历史中学会了传承红色基因,而且也在他们心中悄悄埋下了信念的种子,为他们增添了许多正能量。
——武昌文华中学高三(2)班胡林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