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青少年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占据着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育并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体育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
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可谓是其他各育之根基和前提,体育可以成德、益智、健美、助劳。体育教育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更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合作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在北京“双减”措施中,体育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顶层设计中,第一个问题讲的就是如何保障体育教育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枢纽”作用。这说明,在“双减”政策之下,体育教育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又一切实有效的途径。切实减轻过重负担后,学生能够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学校如何利用好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探索和推动以体育为基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落实体育教育育人的新使命。
享受乐趣、锻炼意志
体育教育突出人本化、个性化。享受乐趣是体育教育的第一目标,体育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不同学段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例如小学通过游戏、初中通过活动、高中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突出个性化要求,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此外,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设置和课后体育活动选项,满足学生参加不同体育运动的需求。
体育教育必须常态化、系列化。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活动机制,整体创建体育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社团、俱乐部、体育竞赛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育人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开展贯穿全年的每月一项的体育系列活动,注重全员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教育逐渐生活化、终身化。体育是与健康、快乐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惠及一生的重要事情。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教育模式,拓展学生体育发展的空间,使体育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教会学生一项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层面向关注心理层面拓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和谐发展。让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心理品格、坚韧的意志品质成为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珍贵礼物。
整体推广、凝练特色
发挥集团校资源带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以打造“集团校”、优质教育资源带、一贯制学校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景山教育集团共有9所成员校,分布在北京、河北和四川三个省市。在集团、优质资源带层面建立重视体育教育的体制机制,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整体推广,同步校园体育行动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景山教育集团各校在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和大型活动方面基本保持同步,实现了分校与景山学校同向、同步、同频共振。通过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活动机制,分布在各个月的跳长绳比赛、体育节、篮球赛,运动会,长跑比赛、拔河比赛已经成为各校间沟通联系的纽带。
推动体育成为家校社互动的端口。家校社互动,既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我们提出“人人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一种科学的锻炼方法”的体育育人目标,把增强体质健康、培养运动素养,养成运动习惯、锤炼人格意志、培养体育文化作为集团育人方向,特别是家校社互动的有效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家长关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带来的巨大效能,围绕家校社互动打出组合拳。
凝练特色项目背后的体育文化内核。近年来,基础教育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很多学校形成自己的体育项目特色,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一系列殊荣。多年以来,北京景山学校排球队始终保持着北京市第一名的位置,多次获得全国排球比赛冠军。但是,今天我们不仅仅重视种子选手,更加重视,在排球竞技上取得的经验,能给最广大的学生带来什么获得感,能在育人上发挥什么作用。(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