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展耕读教育”的要求,“耕读教育”再度成为学校教育的热词。
然而,这个热词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省实幼”)的老师和孩子们这里却已“习以为常”。早在2012年,该园就建起了具有中原农耕文化特色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耕读苑,对学前耕读教育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河南样板”。
近日,记者走进省实幼耕读苑,实地感受天地课堂的魅力。
耕读苑,给孩子一个很“土”的童年
省实幼的耕读教育萌芽于一次普通的秋游。
1999年,园长张秋萍带着孩子们去黄河边秋游,看到路边正在吃草的牛,孩子们离着老远追着喊“牛伯伯”,牛不理他们,他们还生气地向老师告状,怪牛没礼貌……看多了动画片中与人对话的牛,天真的孩子们竟不知道自然中的牛不会说话!站在一旁的张秋萍,看着这样的场景思考良多,也不禁为孩子们幼稚到失真的状态深深担忧。
“你的童年在哪里?”这是张秋萍不经意间对身边人的一次“采访”。当被高楼和围墙“圈禁”的城市孩子,童年不在大自然,而是在电脑、手机和网游里,不知道粮食、蔬菜从哪里来时,教育又怎么能培养出胸怀世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于是,张秋萍下定决心从耕读教育做起。2012年,省实幼将目光投向了拥有丰富农耕资源的乡村,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承租了222亩土地作为耕读教育的探索实践基地,基于中原农耕文化建设了耕读苑,取自“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开辟了农事劳作、畜禽养殖、田野游戏、研学实践、生活保障等空间,开启了亲近自然、亲近土地、亲近生命的耕读教育尝试。
2014年,耕读苑正式投入使用。老师们第一次到耕读苑时,有的戴着大墨镜、有的帽子盖着头、有的穿着雨胶鞋……张秋萍惊呆了,老师们竟也如此远离大自然,阳光、雨露、风霜都被当成了洪水猛兽!幼儿之师尚且如此,又怎能引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这更加坚定了她一定要把耕读教育办出个样子来的决心。
远离泥土的教育,是不接地气的教育。如今,走进耕读苑,记者发现,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不同,这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耕地的原貌,200多亩的土地上没有一间“正规”的教室、成片的水泥地、一堵堵围墙,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土坡、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自由奔跑的鸡鸭羊兔、划分整齐的瓜果菜园……
孩子们在耕读苑承包自己的责任田:春天在田野里挖着野菜,播撒向日葵的种子;夏天采摘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秋天挖埋藏在地下的红薯,制作美味的红薯饼;冬天贮藏收获的白菜、萝卜……将土地的结晶和生活的美好链接,一年四季都能在劳动中不断增长生活技能和智慧,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自然中生发成长,天地里探求真知
“一张纸再大,也装不下一头牛;一头牛在纸上画得再像,也触摸不到它硬硬的角、软软的毛;一间教室再宽敞,也装不下四季的风景……天地是最真的学校,田园是最美的校园,动物是最善的伙伴,万物是最全的教材,四季流转、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之师无时无刻不在讲课、不在说话。”
这段话张秋萍曾在多个场合说过,也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省实幼耕读教育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理念。
采访当天上午11点多,正是孩子们的活动时间,耕读苑桃园尽头的土坡上,3个孩子正在一边挖荠菜,一边哼唱张秋萍编写的儿童食育系列绘本《幼学本草》中的内容:“荠菜分布地域广,三到五月采收忙,包成饺子味道美,利水消肿作用强,洗净晒干存放好,头晕目眩来做汤……”大(3)班教师李金歌说:“以前想让孩子们认识这些草本植物,只能让他们看看图片,现在孩子们可以自己去找,用视觉、触觉、嗅觉等接触真实的植物,了解功效,涵养出一个个小郎中、小神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耕读苑里没有固定的课表、课堂和教材,课程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张秋萍说。课程怎么从土地里长出来?走在耕读苑的泥土地上,张秋萍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株风轮草,用干枯的细草棒从中穿过,嘴里鼓起一口气用力一吹,风轮草便在草棒上快速旋转起来。“你看,这就是一门课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肺活量。”张秋萍对记者说。
天地之间自有“不教的教,不学的学”,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活教材,省实幼大胆将幼儿放逐田野,任其发现和探索,沿着幼儿生活成长的足迹,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开展耕读苑里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从摘葡萄的体验开始,便有了对“葡萄籽、葡萄皮和葡萄须为何是酸的”的好奇;从发现一个蚂蚁窝开始,便有了观察蚂蚁搬家、建窝的耐心;从在田野里捡到一枚鸡蛋的惊喜开始,便有了对母鸡下蛋、鸡妈妈孵小鸡的探究……
为了进一步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挖掘耕读教育资源,该园还进一步开拓了“文、武、农、工、医”五位融合的耕读教育思路,整合五大领域内容,基于“守时以作”原则,科学制定幼儿在耕读苑的一日生活作息指南,让幼儿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汲取大自然的智慧,释放天性,激活灵性,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了耕读教育体系。
“每次来耕读苑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孩子们在耕读苑的成长越来越好,也让我坚信这是他们喜欢和需要的教育,是一件正确的事,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给学前耕读教育做出个样板来。”张秋萍说。
从不放心到抢着去,耕读苑获多方认可
采访中,省实幼副园长方明荣给记者讲了一个在耕读苑发生的小故事:园里有个孩子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的时候带了一个小本子,想妈妈的时候就在小本子上画个圈,没想到一直到回家小本子上都只有一个小小的圈。妈妈问:“只想了妈妈一次吗?”孩子羞涩地说:“是的,因为幼儿园实在是太好玩了!”
“耕读苑刚建成的时候,有些家长怕孩子磕着碰着,不放心让孩子过来,现在却每天问老师啥时候轮到自己的孩子去耕读苑,孩子、老师和家长对耕读苑满意度越来越高了。”说起中间的转变,张秋萍颇有感触。
现在的耕读苑一年四季都有幼儿居住,省实幼总园和9个分校区每周轮流带班级到耕读苑学习,大多数孩子每学期都有机会在耕读苑居住。耕读苑还成立了“青青学堂”,每学期招收30多个孩子自愿全托入住,周一到周五全天在耕读苑度过,周末回家两天。幼儿刘辰昊的家长就把两个孩子先后送到耕读苑“青青学堂”学习。
省实幼曾专门做过跟踪,孩子们入住耕读苑前平均视力不足0.6,在耕读苑“青青学堂”里,远离电子产品,晨起而劳,日落而息,生活3个月后,平均视力接近1.2。刚入住时,有些孩子胖得跑不动,来了几个月后,能围着耕读苑跑3圈,胖的变瘦,瘦的变结实,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2016年,耕读苑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学前教育食育实践基地,2020年,耕读教育成果“自然童趣,耕读启蒙”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2020年度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耕读苑也带动了全国各地众多幼儿园、中小学研究和实践耕读教育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广东、福建等省(区、市)成为耕读苑的成果推广基地。(张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