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经结束,对于中学生来说,“新高考”背景下,语文的学习和备考,应该把握怎样的方向?阅读重要性越发凸显,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怎样培养?针对家长和学生们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教研院学术顾问,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谭健文。
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和古诗文的精神内涵
谭健文表示,语文考试改革把对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体现在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语文高考,考的是“阅读”和“表达”。其中,阅读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过去是三类都要考,“新高考”只考其中两类。需要注意的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因为高中语文教学里的文章都是一篇一篇的,同学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能没有整篇阅读那么熟悉,但体现在阅读能力上,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
在备考中,老师也会指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训练,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会成为障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质是信息素养阅读,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采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至于文学文本阅读,在教学里一直比较受重视,可以与文艺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如果不重视古诗文学习,孩子们读不懂历史传统的东西,那是很可惜的,因此加强古诗文阅读和教育是必然的。”谭健文说,在考试里,“读懂”很重要。高考文言文增加了一道主观题,不仅仅是读懂字面意思,文章的主旨内容、文化内涵也要读懂。古诗文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精神内涵的阐释和分析,才能树立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写作注重历史、文化和青春思考
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来进行考查。对于考生,谭健文建议,在进行作文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如何从自身感受出发,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表达对宏大叙事的个体认识,而不是说空话、套话。
至于作文素材来源,思考的角度,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历史视野来思考取材,看问题不能是局部的、片面的,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体察事物的本源,更能看出考生的视野和水平。二是站在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当今社会的变化,思考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进写作中,体现个人的胸襟、情怀和品德。第三,站在青春成长的角度谈对生活、学习和对未来的思考。一方面不回避青春成长所面临的困惑,另一方面对如何解决、如何应对要有基本的判断和认识,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在具体的写作上,要有读者意识、场景意识,选择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不同的人交流就应该有不同的语气、句式和语体,这个在作文考试中也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忌讳舍根求末,而是要强根固本。强根固本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最重要的。因为阅读力决定了学习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力,还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力。”谭健文说,学习力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动力、毅力和能力。动力和毅力需要激发,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提高学习能力,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能力。思辨阅读是阅读能力转化成学习能力的关键。日常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课堂阅读教学,要想提升学习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和训练思辨阅读。
有家长担心,不断提问题,会不会阻碍孩子的阅读兴趣。对此,谭健文表示,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悟的过程比较慢,家长可以通过聊天、让孩子当小老师回答问题等方式,不断激发孩子的思考,让兴趣盎然的阅读和逐步成熟的思辨始终伴随成长。到了高中阶段的思辨阅读,就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寻事实的真相,要体察普遍的人性,反对标签思维,重视理性与事实,提倡质疑和辩驳,这些才是阅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这不仅是语文学科需要的能力,也是所有学科学习需要的基本素养。目前,广州学校开展全科阅读、跨学科阅读,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提出来的。
至于有的家长认为新的语文教材越来越难,谭健文认为,所谓“难”,其实是“新”,是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一种“困难”,人们面对“新”的东西在一开始可能会有不适应,所以觉得“难”。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上不是一篇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群文阅读、主题教学。群文阅读可以看成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学习如何“梳理和探究”学习所规定的主题内容。大单元、大主题、任务性的学习,更能训练学生的能力。
打造智慧平台破解阅读三大痛点
学生阅读过程难知、难管、难导,是阅读教育中的痛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以教师、教研、教学为抓手,将课程、课题、课堂作为载体,产学研教四方共建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该平台贯穿市、区、校、班,助力广州基础教育,打造人、书、网融合体系,让学生阅读过程可知、可导、可管。为破解阅读行为、数据的非伴随性难题,广州借力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打造好智慧阅读平台。市教研院与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团队联合攻关,打造智慧阅读APP、管理PC端两大平台,精准监测学生的阅读行为、数据。平台三大模块包括中小学生阅读图书导读系统、课外阅读管理系统、阅读素养培养系统,以此改善学校阅读管理模式,有效指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改善和拓宽学生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开展义务教育各学科基于阅读的课堂变革,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向阅读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