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021-07-27 11:30: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并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会议指出,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不久前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持续放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提高人口生育率迫在眉睫。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再到如今的三孩政策,中国生育政策在持续优化。从此前全面二孩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尽管政策推行带来了人口出生率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改善,但是同预期政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配套支持措施力度不够,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不强。因此,提升生育积极性,就需要在配套支持措施上下功夫,让人们可以生而无忧。

之所以很多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不强,同生育、养育、托育和教育的成本节节攀高有关系。因此,会议指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

目前学龄前儿童的托育服务还没有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为了照料学龄前儿童,人们不得不高薪聘请住家保姆,或者通过老人或全职妈妈来解决托育问题。为了鼓励更多家庭生育二孩和三孩,就要切实扩大0—3岁学龄前儿童的托育服务,使育龄妇女不会因为生育而陷入职业发展困境。政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托育服务,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并通过各级政府财政统筹解决资金问题。要加强幼师和托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快托育服务标准化工作,使家长可以放心地将学龄前儿童托付给托儿机构。在政府加大兴办托儿机构的同时,要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需关系,解决二孩和三孩的托育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目前公立学校的教育成本不高,但是校外教育培训的支出则较大,子女养育教育与母亲就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近来,教育部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其目的正是为了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庭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目前女性在职场上仍然面临各种生育歧视,在生育大事面前常常犹豫不决。要切实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避免职场对女性生育的各类显性和隐性歧视,解除职业女性的后顾之忧。

另外,生育三孩带来的住房挑战,意味着要推进城市改善型住房政策调整,使三孩家庭可以通过改善住房来容纳更多人口。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面,要提高生育和子女教育方面的扣除比例,比如采取累进制扣除法来鼓励多生多育。这些方面的政策调整和创新都有助于切实降低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成本,提高生育家庭的获得感。

家庭生育的决策背后不仅要有政策空间,还要有配套支持措施。相对于全面二孩政策,三孩政策面临的挑战很大,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动的困难也更大。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动,取决于政策执行和落地情况,为此要切实加强配套支持措施的贯彻落实和跟踪督查,使相关政策能够真正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惠及于民,使生育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马亮)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