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的主体一一学生,在同一老师的教育教学下,会有截然不同的成绩,老师必讲:决定权在家长、在家庭教育。而家长会认为:老师没有一碗水端平,慢待了自己的孩子,使其落后了……细分析一下,家长和家庭教育,的确决定了孩子的基本素质。
所谓"先天遗传,后天教养"。孩子的智商,包括一些行为习惯,都可是家长遗传而来。所以在择偶和胎教,都是家长要注意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几乎已被普遍认同,但如何实施,却有千差万别。加上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能否为了孩子,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完善?这都是家长要想、要做、要做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自信、努力、荣誉、坚韧、兴趣、向上这样的孩子,什么学校,什么老师会不喜欢,不欢迎?学校、老师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职业操守,做好一个为人师表者的工作。
但同一个班,同样的投入,对不同的学生,效果必不同。就如同一块土地,同样气候、施肥、作业,每株庄稼长得并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但是老师是专业人士,他若多些爱心,多些因材施教。一个班出现100分和30分的悬殊差距,还是能避免的。
同样老师也是人,是人就有情感,一些家长通情达理,体谅理解老师的辛苦,支持老师的工作,老师自然会对其孩子,更些关注。同样时时处处,挑毛病、找领导、加压力,全然不顾自己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孩子智商的不高,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哪个老师教得好?以心换心很重要,我历来反对家长给老师送礼,但希望家长支持、理解老师的工作!家校合一,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最理想的。
故事分析:
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不说:学生学习好不好,考试分数高不高,单凭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付出程度,必然会对学生的学可成绩产生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班绝大多数学生考出90多分,且满分就有近半学生。
对此,社会上给予该老师的评价一定是“厉害了!”确实也如此,该老师本来就是学校数一数二的优秀老师。可是,很遗憾:该班仍有那么2、3个学生不及格,最低分才30多分。但我相信,这几位学生的家长是不会说老师不行,怪只怪自己的孩子太不争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几位学生以前只考10多分,而现在能考3、5十分了,进步已经很大了。这不正是老师付出的结果吗?另一方面:即使不同老师教同一个班,采用的是同一套教学方法。可是,同一个班却有几十个不一样的个体。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等,又是各不相同,因此,在考试这件事件,他们的成绩有高有低,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所以,我们老师在每次考试后,总习惯于责怪甚至冷落那些考得差的学生,却从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他们。在此,不想多谈“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差别这么大”的问题,只想谈一谈我们究竟是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差别的。现在一般的现状是:绝大多数老师习惯将自己的培养重点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极少愿意把希望寄托在差生身上。当然,这不全是老师的错,而是因为这些差生确实没出息,没希望去上大学。然而,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后,这些“差生”中的很多人,肯定有比那些“优生”混得更好、更有出息的。
我坚信这一种可能性的存在!总之,教师教育的效果是不可以单以学生分数来定论的!正如我们不能以分数来断定学生将来是否有出息,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结语:
就像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会有差异。人们容易接受其它方面的差异,比如性格、视力、个头、声音等,却对学习上的差异想不通,总要质问孩子,你为什么就不如那谁家的小谁呢?
差异是怎样形成的?一般认为,人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差异的形成基本上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个是遗传,另一个是环境。遗传的力量无比强大,现代医学证实,许多疾病都与遗传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遗传表现在学习因素上,性格、记忆力、协调性等,也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经常会有人说,孩子性格特别像他爸,或者说,你看这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她妈妈一模一样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特别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结果。比如,和睦的家庭氛围、善于培养学生习惯的家长、一个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集体、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等,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良好的教育方法,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激励调动等,都会促进学生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差异也导致学习效果的迥异。那些坐得住板凳、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好的学生,听课效果就好一些。那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学生,容易溜号、交头接耳、玩心较重的学生,自然就学不好了。提高学习成绩的基本路径是什么?差异的存在不可否认,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则是一个课题。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建立学习目标,树立人生理想。二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做好时间管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督促。
养成预习、复习、完成作业、反思及读书的习惯。三要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如何进行不同学科的预习、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数学公式怎样记忆、思维导图如何使用等。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就能够取得进步的。
承认差异,注重努力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公正客观地对待学生,不能强人所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要把重点放在态度、习惯和方法管理上,要让学生懂得,努力了,就没有遗憾。家长和老师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质量观,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学生,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也不能因成绩落后而否定学生的一切,健康的身体、为人的热情、孝敬父母的教养同样重要。许多学生也想学习优秀,也想上台领奖,只是力不从心。因此,有时候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能更好理解学生的感受,从而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