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的新形势下,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转变,仍然固守老思维、旧框框,仍然抱守传统教育观念,最终只会落得一场空。那么,当下教师应该树立哪些全新的教育观呢?
我认为就是要做到“四弃四立”:一要摒弃打时间仗、拼命刷题、一味应试的观念,树立尊重规律、回归本真、注重常识、以人为本的观念;二要抛弃唯分数是从、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观念;三要放弃只见优生的观念,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枝可依的观念;四要唾弃减负就是躺平、减负等于减责的观念,树立减负不减质、负担减下去素质提上来的观念。这些观念就是教师适应“双减”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课堂增效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的认真研读,精准把握,科学执行。有些教师容易忽略手中的教学用书,把各种教案设计和教辅资料作为参考重点,课前只是将其浏览一遍,不去关注教学的三维目标,更不去思考如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达到教学目的,对于重难点部分的把握和突破不够重视,只是照着教案设计的流程走过场,课后才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运用得不灵活。其实,教学用书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知识拓展延伸有很大帮助,例如每个单元前的知识技能评价要点,每一课中的教学建议和习题分析,每单元后的精品教案设计。对这些内容和栏目的认真研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要想在“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就一定要把功夫下在课前。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双减”政策下,作业如何布置成为不少一线教师的难点,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聚焦“作业”这一关键,让它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呢?缩减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目前已是“双减”最直观的体现,也是落实“双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但我们必须要避免误区,减量不等于减质,“控时”也不等于减质。减量不是盲目简单地减少作业数量,而是要从本质思考作业的设计目标、设计形式,避免随意训练,造成低质减量。目前,各校要求学生语、数、英各科作业严格控制在20分钟之内完成,却忽视了如何保证学困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的学情不同,作业的完成效率自然也不相同,或许20分钟的作业对于学优生来说,3~5分钟即可完成,而对于学困生而言,30分钟可能仍然难以完成。因此应精准掌握学生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控时减量”的前提下,有效分解知识点、夯实训练点、培养能力点。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功夫下在课前,立足课堂,让课堂发挥效果,有效作业,把心思花在课后,就会沿着“双减”的指向,围绕育人的目标,不断朝着减负增效的方向努力前行,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