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后疫情时代高职旅游人才如何培养
2023-04-11 10:48:23 来源:教育装备网
1
听新闻


(相关资料图)

当前,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旅游业又重新迎来了日新月异的繁荣时期,充分证明广大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旅游业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不会变。因此,后疫情时代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且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精细化、多元化”等新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升级。  打造基于产业链的专业群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步伐,以“旅游+”为核心的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所谓泛旅游产业,是指超出观光、休闲与度假等传统旅游产业界限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其内容包括运动、康体、娱乐、养生、节庆等,产业链接到餐饮、酒店、商业、农业、交通、福利机构等。旅游类专业应紧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多元需求,紧跟行业细分的发展需要,紧跟旅游新业态发展的职业岗位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打破固有的规范化模式,强调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群内各专业的差异化发展,开设一些凸显地域特色的课程,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化建设道路。  全面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就业导向”转向“职业生涯导向”,破除片面强调“初次就业率”与“初始就业质量”的功利化教育倾向。加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不同就业岗位的适应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大类招生,分层分类”育人体系,在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学生基础能力与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设置若干个面向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或职业发展规划,从中自选相应的模块学习。开发“旅游+农业”“旅游+电商”“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文化”等融合课程以及学习实践项目,设置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跨界成长。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与日常管理方式方法,灵活教学、人性化管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单纯的人才培养转型为面向终身教育的人才服务,将校友资源纳入常态化管理范畴,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长期支持与服务。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专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的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本地或周边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开发承载专业课程部分教学内容的红色旅游项目,打造融“思政课程教学、红色旅游实践、红色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将课程思政写在祖国大地上。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无痕”地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推动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于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课程思政思维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塑造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价值引领与技能传授的紧密结合。将廉洁意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给学生注入“防腐疫苗”,提高其进入社会后对腐败的“免疫力”。  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着力促进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与许多专业不同,旅游类专业开展校企现代学徒制项目不是常见的校方“一厢情愿”,大都是校企“两情相悦”。要明确校企权益,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完善校企“命运共同体”式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有效利用和盘活学校与企业的教学、实训资源,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企业师傅与专业教师之间开展双向交流,通过校企人力资源共享,优化教师结构,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好企业内部岗位培训资源,校企双方通过共同研讨,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学习项目,合作开发突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学徒制教材。家、校、企三方联手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现场与在线指导方式,对学徒进行心态监控与调适。  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开展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将“岗位设置”“课程体系”“双证制度”和“技能大赛”进行有机衔接和融通。将专业职业能力证书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及要求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选取结构化和序列化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系统化设计教学项目,形成一批课证融通、工学交替的课程。依托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将竞赛标准转换为教学内容,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职业技能竞赛应倡导教育公平,坚持普惠性原则,做到专业学生“全覆盖”,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竞赛考核时,考核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其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判。整合“校、政、行、企”等多方资源共建实训基地,打造集“产、学、研、创、服”于一体的多功能育人平台。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直接在企业相应岗位现场教学与实践,夯实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