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紧密结合学校“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总目标,搭建育人成才平台,以搭建“三体”育人化平台、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和畅通见习实习育人渠道共同助力“大国良师”教育。发挥高水平学科平台和专业平台的特色,培养坚定“终身从教、自愿从教、快乐从教”信念的卓越教师,塑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搭建“三体”育人化平台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推进“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制度·教学评价”五维一体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院秉承“大教育观”的理念,紧密围绕“课程体系+成长环境”的教育思想,坚持“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原则,遵照培养规律,细化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路径,引导师范生坚定教育理想。学院丰富本科生导师队伍,架构“指导+内生”教学制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培育道德品质良好、教育理论素养厚实、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联结中小学,共建教师教育培养共同体,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与课程设计及教学能力。 学院参照课程实施大纲,以“通专融合、理实渗透、递阶推进”的原则搭建纵横向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性、开放性和跨学科性的进阶型课程结构。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实现课程研发一体化。吸收校际交流经验,注重课程体系完善,建设协同化机制。推动课程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师范生教育信息化技能,辅助课程教学。 学院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善以生为本的评价机制。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评价方式公正、公开,评价手段人性化。 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为师范生搭建观摩研讨、相互学习的平台,学院以“以赛促练”为宗旨,鼓励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让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切磋中进步,提升教学技能。学院教师结合学院特色,开展系列教育及教学专题讲座,弘扬创新精神,夯实教学专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培育拥有先进理念与高尚师德的准教师。 学院以院内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为依托,邀请校外中小学名师,搭建课堂教学在线观摩平台。师范生在线观摩中小学课堂空间教学实践,拓展与一线教师互动渠道。邀请校外中小学名师校内分享学科教学经验,让师范生在专题讲座中与名师面对面互动,完善“观摩—评价—仿真—综合—创新”环环相扣的师范生教育模式。 学院进一步调研中小学教师需求,加强双方合作,共享发展机会,健全学院与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链条,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促成教师教育专业化、创新化,造就“新师范”育人模式,使教师教育理论发展贴合实际需求,引领教育教学各环节。 畅通见习实习育人渠道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理化师范生实践课程比例,实现课程结构化和人性化,落实专业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完善见习与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师范生对国情、省情和乡土文化的了解,引导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巴蜀,服务乡村,提升综合能力。倡导返乡教育实践,鼓励“优师计划”师范生争做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学院开展“定岗支教”活动,汲取优质教育实践经验,开发教育实践形式。师范生在实习中牢记“五个多”——多观察、多记录、多思考、多交流、多研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增强“一专多能”。实施“三导师制”,学科教师担任带队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和生活指导;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指导和支持;当地教师负责实践指导和日常管理。使学生安心从教、专业执教、热心从教,在实践中磨炼能力。 学院开展“点对点”“手把手”的教育活动,“同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入汶川县第一小学,“沐光同行”志愿队服务仪陇县希望小学、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实践的课堂中长见识、增技能。“教育实习+成果展示+反思研习”的教育实习体系促使师范生技能提升,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挥既有优势,搭建育人成长平台,纵横深度发展。紧扣“时代新人”,整合多学科资源,全程全方位育人。师范生教育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谋求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供给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弘扬学院德臻人本、格物致知的精神,以教育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大国良师”教育。
标签: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