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去南非出访,在机场看到一张图,上面写着:有些东西时间越久远就越有价值,请看左边的一块炭。这让我突然领悟了组织的强大力量。同样是C原子,如果杂乱无章的可能是一块木炭,如果是层状结构的就是石墨,如果是金字塔型的就是钻石,如果是60个C原子形成一个足球形状的分子就是巴基球,如果是形成薄薄一层的就是石墨烯。这里有必要强调,不能说巴基球、钻石、石墨烯就是高质量,木炭和石墨就是低质量,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木炭和石墨,在做可燃物时木炭就是高质量的,在做铅笔和电极的时候,石墨就是高质量的。因此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
对教育来说,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要求和内容,通过不同的学习组织方式和流程,也会有很不一样的质量。但我们不能说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的教育才是高质量,而让普通孩子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未来就质量不高。
因此,学习的组织同样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如果教育者认为教育高质量仅仅是名校升学率高,那么这所学校所有的资源就会围绕着应试展开,这所学校可能是一所名校,但不见得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学校办学质量不是物质空间的差异,更不是升学率高低,而是教育价值空间大小的差异,所谓的教育价值空间,就是教育者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少的可能性。
(资料图)
学习的组织实际上就是学校课程。学习流程设计从教师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教学、提问、作业、辅导、测验等环节。学习组织和学习流程再造只有按照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者提供多样态学习体验,培育丰富多样的人才群体,才是真正的教育高质量。
通过学习的组织来实现教育高质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校内外资源转化为教育实际的空间;二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教育关系的空间;三是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灵思想空间。这三个空间和学校是否在大城市没有关系,哪怕学校在海岛上,也都可以拥有巨大的价值空间。对教育价值空间来说,大家都是公平的,差别只在于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执行力。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到遵义湄潭,就在一个小小的破庙里,浙江大学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教师,天天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和学生在恶劣的环境下都在为报效国家而努力学习,这个巨大的精神力量,就是一所好学校价值空间巨大的真实体现。
教育的高质量从何而来?一是通过文化积累;二是通过创新性变革。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前人有价值的创新留存下来的经典,因此,学校的价值空间归根结底还是靠创新。笔者曾经非常仔细地观察不同学校的创新策略,把能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趣的创新汇集在一起,希望能够破解学校创新变革的密码。虽然笔者对这些学校的创新发出由衷的赞叹,但是结论十分残酷:真正有价值的学校创新性变革,根本没有规律可循。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规律,那才称得上创新,也正是因为没有规律,才为学校的变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对于学习的组织,我有十项建议:
一是用大概念提升学校办学境界。这个大概念就是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融合到时代发展的命题当中,马斯克为培育未来在火星上生存的人而创立的火星人学校,就属于这个范畴。
二是用价值认同凝聚家校力量。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如果能够通过各种办法让家长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学校的价值空间就打开了,善用家长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现在北京和成都出现了一些小微学校,比如成都的好奇学校,开设了情书课、吹牛课、飞盘课、常识课、自治课、工程周、通宵节、嗨玩周、阅读联赛,好奇学校的课程从名称开始就充满了吸引力。
三是用信息化促进多样化。多样化代表的是创造力,但是信息化在技术层面是有两面性的,信息化十分容易演变为大一统的力量,使学校和学生变成一个样子。同样信息化也有强大的力量让每个孩子学得不一样,让每位教师教得不一样,让每所学校变得更不一样,而教育多样化才是良好教育生态的特征。
从学习的流程变革来看,基于信息化至少可以有10种新的方式方法:线索构建学习、自组织学习、多路径学习、生产者学习、自适应学习、互动游戏学习、数形结合学习、视界转换增强现实学习、探究建模学习、跨时空协作学习。
四是用系统的课程思维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需要通过每个细微的环节来体现的,否则就永远只是一个理念。我曾经拜访过新加坡的一所小学,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合作”,学校的每一个墙面都是由班级的孩子们制作的陶艺小品,拼成了一个有主题的壁画;上完美术课,每个孩子的作品也会拼成一个大的作品加以呈现。
五是用开放的态度整合校外资源。每所学校都有周边环境,环境实际上是学校的“根”。北京九渡河小学是北京远郊的山村学校,但是孩子们可以在社团课开展做木工、捏陶泥、晒果干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活动,学校立足周边的乡土资源,通过招募有一技之长的“乡村教育合伙人”,迅速扩大了学校的价值空间,努力实现“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的育人目标。
六是用积累形成学校和教师自身的特色。我去江苏常州的前黄高级中学,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学校有一个十分专业的标本馆,估计许多省级的自然博物馆都比不上。比如,学校有一个全球最长的中华鲟标本,哪里来的?起源是40年前学校有一名生物老师特别爱做标本,中华鲟就是那个时候花很少的钱买来,自己制作的。一旦学校有了这个特色,全体校友和其他社会资源都会加速这个特色的集聚,比如,我看到当地行政部门负责人从美国带回一个美国国徽上的鹰标本。
七是用评价杠杆让教育增值。教育并非线性的,在关键点上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往往可以撬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不是用来嫌弃的,而是教育的机会空间,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只有当教育者明白教育的力量是提升人而非选拔人,教育评价的空间就打开了。
评价是一个教育价值判断的问题,平时测验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学生学习当中的问题,并形成学生的激励作用。我做校长的时候规定,学生考试考了59分,教师是必须找学生谈话的。这次可以多给他1分,下次要还2分,学生会觉得老师是关心他的,那么评价的杠杆作用就形成了。
八是用低结构设计让学生有自由的表达空间。上海一所学校把教室墙壁刷成白板漆,孩子们可以用水笔在墙上随时画画或者打草稿,教室里一下子就充满了趣味,当然,一周结束时,孩子们必须把墙面上的涂鸦用抹布擦干净。
九是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持续发现真问题。新课标最大的导向是核心素养培育,具体实施的路径包含增加学科实践和综合活动,其实质就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真实世界中发现真问题,让学到的学科知识能够有综合应用的机会,并由此体验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意义。
上海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有一个“4+1”课程架构,就是每周有4天是分学科课程教学模式,1天是教师包班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上海小学是五年制的,学校里每个年级刚好每周可以安排一天,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场馆,开展各种各样、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比如野外生存,学生会学习钻木取火、搭帐篷等,把平时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十是用实事求是和坚韧不拔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直面学校教育中真实的困难和问题,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我对华坪女中的张桂梅校长最崇敬的地方就是她实事求是的办学态度,她也曾经尝试过用艺术教育等方式进行学习组织变革,但是效果不好,最后她选择了让山里的女孩子们从认命变为不认命,从柔弱变为强大,用刻苦学习来改变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技术是圆的,教育是方的,技术有一点推动力就会滚滚向前,而教育变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人头是圆的,但每个人的思维却是“方”的,不会自然发生改变,只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韧不拔,才有可能实现学习组织的变革,促进教育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