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群体中,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走上特教之路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为特殊儿童筑梦。因为执掌的是特殊教育学校,他们的事迹显得尤为动人。本期我们走近三位特教校长,了解他们的办学心路历程,表达我们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敬意,期待社会各界和他们一起,为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给予更多的善意、尊重与支持。
“我爱教书,就想当个好老师。”谈及自己的教育理想,眼前这个瘦削的男人温和地笑着。他叫杨福,是全国教育系统第一所以孤独症儿童为专门招生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省福州市星语学校的掌舵人,也是孤独症教育的拓荒者。
【资料图】
转轨:此生勇向特教行
1988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福回到老家平潭,担任平潭大练学区西礁小学教师。彼时的杨福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普通学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201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在落实为人民办实事项目中确定创办星语学校。杨福被赋予重任,作为副校长参与创立新学校。
“教师与孤独症儿童一对一教学活动都难以开展,集体教学真的可行?”“从普通小学去特殊教育学校,能适应吗?”……面对质疑和反对,杨福坦言自己也曾犹豫过,“但当我深入了解这个群体时,他们的不易深深触动了我。”
学校初创,只有一个副校长。杨福成了校长最得力的助手,教学、德育、基建一肩挑。在孤独症教育无教材可用、无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杨福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努力阅读专业书籍,为学校的开办积蓄力量。
“孤独症是世界级难题,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及药物,主要是不断提升教育干预水平,帮助孩子成长康复,这也是学校开办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杨福告诉记者,学校初创人员大多没有专业背景,大家不断加强学习,认真研读国内外近百部孤独症相关书籍,两年内走访了30多所特教学校、孤独症机构学习经验。
2012年12月3日,恰逢国际残疾人日,星语学校正式开学。在杨福的带领下,教师团队扎根课堂,深入研究,从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出发,初步构建了一套“孤独症学校生态化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跟踪数据表明,该课程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校的集体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杨福及团队成员受邀在北京、天津、广州及省内多所学校进行交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2019年,老校长退休,杨福接任校长。2020年,学校正式迁入新校舍。这群“星星的孩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
“蒙以养正,和乐共进”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按家长的话来说,“这里的每位老师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漫步在新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7栋教学楼,各项功能室设施完善,各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场所仿真似真,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守望:做好孩子情绪的“翻译官”
进入教学楼的显眼处是一面笑脸墙。杨福说:“不少家长在笑脸墙前长久驻足,有的家长看着孩子的照片感动得落泪。因为,即便身为父母,也很少能见到孩子笑得那么灿烂。这昭示着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希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自控能力训练是一大难题。一直以来,杨福都相信,用心接纳、悉心疏导,孩子的许多情绪行为可以得到改善。他常告诉教师,要努力做好孩子情绪的“翻译官”。
2013年夏天,杨福正给孩子们上课,突然停电了。正值盛夏,天气燥热,学生小潇无法忍受没有空调,变得狂躁起来,跑过来双手紧紧抓住杨福的手臂。杨福强忍着疼痛,想到小潇应该是无法表达不适而导致的情绪失控,此时要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于是,他轻轻抚摸小潇的头,安抚他的情绪,轻声告诉他:“扇扇风也能凉快点,不着急,老师给你扇扇……”就这样,小潇慢慢地松开了手。直到现在,杨福的手臂上还留着当时的疤痕,但这次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坚信,要带领教师们用专业知识帮助孤独症孩子改善情绪行为,做孩子们的守望者。
坚持温柔平和地面对学生,给予他们无条件的关爱,杨福慢慢地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杨福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乐乐的孩子,不知从哪天开始,乐乐成了杨福的“小跟班”,上课跟着,下课也跟着,吃饭还跟着……有时在学校遇见,乐乐还会高兴地冲上来,一把抱住杨福。“同事都打趣说我是乐乐的‘杨爷爷’。”杨福说,“孩子的天性纯真可爱,你对他付出爱,他能真切地感知到。尤其是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特别的关爱。有了爱,也就有了教育的抓手。”
在杨福的倡议下,学校配备了4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孤独症健康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并将箱庭游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帮助学生建立心理秩序,学习社会交往、人际互动技能。学校不断挖掘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和潜能,开设了电子百拼、轮滑、架子鼓等十几种潜能课程,纷繁多样的学生作品摆满了学校艺术长廊。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了一场特殊儿童专场文艺汇演,面向全网直播,有54万人次在线观看,专家、特教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都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10年来,杨福经历过太多感人的场面,在他看来,“当你全心全意为孩子们付出,细心呵护他们成长,他们也会以积极的行为来回报你。”
协力:教师发展的助跑者
从普校转特教,杨福勇担责任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但一次家访,使他坚定了做好孤独症教育的决心。
那是杨福来星语学校的第二个学期。家访中,患儿家长含着泪对他说,自己只想比孩子多活一天,这样才能安心离去。此后,每当杨福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时,眼前总会浮现这个画面。“我也常常与老师们谈起这件事。我们没有理由不迎难而上,没有理由不往前冲啊!”杨福动情地说道。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爱心是基础,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样不可或缺。杨福带头创设了三大工程。一是“悦读工程”,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沙龙;二是“技能研训工程”,围绕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每周分模块、分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会诊;三是“青蓝工程”,高级教师与中级教师结对,中级教师与初级教师结对,共同备课研讨。
虽然事务繁多,但每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杨福从不落下,遇上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杨福更是全程陪同研课、磨课。有一次,教师林珍珍要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尽管身上还有去外地培训的任务,但杨福还是坚持在临行前召集大家帮林珍珍备课。那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林珍珍本想着取消,但杨福依然如约抵达。后来大家才知道,因为路上打不到车,杨福冒着暴雨步行了半个多小时。
在教师们眼里,杨校长是“铁打的”。他每天都提早一个多小时到校,每日坚持巡校一万步以上。无论是教师成长有疑惑,还是学生情绪疏导有困难,他都倾力解决。他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年累计听评课不少于80节。通过10年的探索,杨福带领的教科研团队撰写孤独症优秀教学及实践案例400多篇;培养中青年教师30多位,包含20位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参加省市比赛30多人次,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乃至福州特教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
杨福有一个星语学校的远景规划。他希望将学校逐步发展成集学前融合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孤独症研究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一体的新型特殊教育学校,为国内孤独症儿童专门学校的建设提供经验。“每年都有超过现有学位数倍的孩子希望进入星语,仅靠我们现有的力量是不够的。”杨福说,“特教教师是‘孤勇者’,领航‘孤勇者’的校长更需要耐心和坚持。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的希望总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