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杰:一个人带动一方特教事业
2022-11-23 15:45:12 来源:教育装备网
1
听新闻

在校长群体中,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走上特教之路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为特殊儿童筑梦。因为执掌的是特殊教育学校,他们的事迹显得尤为动人。本期我们走近三位特教校长,了解他们的办学心路历程,表达我们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敬意,期待社会各界和他们一起,为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给予更多的善意、尊重与支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假如我有一个这样的残疾孩子,希望他得到怎样的教育,我就怎样办学;进入社会后,我希望大众怎样接纳他包容他,我就怎样去奔波宣传……”这是天津市宝坻区博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希杰9年前上任之初最朴实的想法。

博爱学校是宝坻区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至职业高中15年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5年,2014年进入从聋教育到培智教育全面转型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王希杰从一所普通中学调入博爱学校,成为该校第三任校长。

面对巨大的专业跨度和学校转型期的变革,王希杰迎难而上,带领教职工内促专业,外展形象,引领学校踏上高质量转型快车道,将宝坻区特殊教育工作推到了更高、更广阔的领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白天跑、干、讲,晚上读、写、想,王希杰曾经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构建医教融合模式,助力残疾儿童康复

王希杰自称是“外行”出身,来到博爱学校,才研究起了特殊教育。他经常观察这些孩子,审视教育现状,分析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思考如何为不同缺陷的孩子量身定做个性化教育方案。

从宝坻区情出发,特教领域的医教结合工作到底怎么搞?王希杰苦学恶补,请教同行,连线专家,一时间,他的书架被各类特教书籍填满。也是从那时候起,他逐渐了解了医教结合,明晰了有关政策和康复方法,找到了瓶颈的突破口。凭着跑断腿、磨破嘴的韧劲儿,王希杰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科学构建了“医疗+教育”融合康复模式,走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由宝坻区政府协调区卫健委,联合7家医疗机构,为学校师生及家长开设系列讲座,为脑瘫儿童进行肢体康复,初步摸索出医教共建之路。

第二阶段:学校正式挂牌为宝坻区中医院定点服务基地,两名康复科医生每周来校,为学生做康复治疗,并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同步培训。随后,在区教育局人事部门协调下,将一名专业医护人员调入博爱学校工作,解决了医教结合时间不固定、康复内容不系统等问题。

第三阶段:为满足送教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卫生、教育两部门再度携手,各村家庭签约医生和属地送教教师共同入户,至此,医教融合惠及全区每个残疾学生。

如今,曾经的“门外汉”已然成了特教领域的专家,王希杰主持的多项市级特殊教育课题成功结题,其中“医教结合背景下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的研究”还被评为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属地送教倾心作为,全员覆盖“一人一案”

宝坻区为涉农区,有24个街镇。2017年,残疾学生入学率只有70%。经过调研,王希杰发现,大部分家长对残障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同时,他们住所分散,送教路途遥远,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他多次奔走于区残联、教育局和卫健委,深入残障学生家中了解情况,构建了“三位四级”多元融合特殊教育体系,即“区教育局(残联、卫健委)—特殊教育中心(残联劳服所、妇儿中心)—各街镇教委(街镇残联专干、卫生院)—各校送教随读教师(各村残疾人联络员、家庭签约医生)”。

为了让更多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得到教育安置,首要工作就是入户评估,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王希杰与区残联工作人员一道,全覆盖地走村入户,确定送教对象,坚持做到“一人一案”。

大钟庄镇有一名患有脑瘫的女孩,由于走路困难,家长不能陪读,一直没能入学。王希杰耐心地给家长做工作,“孩子一定要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能耽误了孩子,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回到学校,王希杰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助行器,还买了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再次驾车40多公里送到孩子家中,还请了康复训练教师教孩子借助助行器训练行走,没过多久,孩子高高兴兴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了。

就这样,王希杰挨家挨户跑,2018年春季,走访了102个家庭,行程1000多公里,脚踏实地完成了全区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工作,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当年全区残疾学生入学率提高到95.6%,近两年,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破解毕业安置难题,让残疾学生毕业即就业

2017年暑假的一天,一位毕业生家长打来电话,央求王希杰接收孩子回校生活。王希杰详细询问了孩子现状——在校学的全忘了,家长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孩子。

放下电话,王希杰陷入沉思,那个多年一直未放弃的梦,又浮上心头:只有学有所用,才能为残障毕业生谋出路。

于是,王希杰下定决心建设手工作坊。没钱、申请;没人、招聘;没房、筹建……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难题被王希杰一一攻克。

一个学期下来,学校两个手工坊、一个洗车房、一个烹饪室和感统训练室建起来了,孩子们终于能够学习钻石画、扎拖布、编篮子、洗车、做面点了。

在一次义卖活动中,“一家亲”志愿服务队中一位成员在孩子们的作品前驻足良久,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多元的作品。这引起了王希杰的注意。通过交谈,王希杰得知这位爱心人士是大学生回乡创业者,正经营着一家养老院,在业内颇有口碑。

王希杰抓住机会,积极携手该志愿服务团队助梦残疾学生。2019年,“阳光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落成并由天津市残联正式授牌。4年来,有职业能力的学生在基地内参加庇护性就业,按劳取酬,重度的学生享受全天候居养照料。博爱学校的专业老师定期到基地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同时对有需要的毕业生召回短期再培训,与在校生互融共享。双方采用“在校培训,基地沿用”的合作方式,对基地进行专业性输送、订单式项目培养。

就这样,在区教育局、残联、卫健委的支持下,王希杰牵头建立起宝坻区残疾人终身服务支持体系,引领学校走向产教结合的道路。学生毕业即就业,充分满足了学生所期、家长所盼。

“要么不做,要么就把它做好”,这个朴素的信念使王希杰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责任使然、使命使然、情结使然。

标签: 博爱学校 特殊教育 残疾儿童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