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2-04-15 15:10: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年来,关于“基础研究”的探讨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科技工作新布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将基础研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方向。

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基础研究,全称是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或理论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认为,不考虑实际目的的基础研究,产生的是一般知识以及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但它能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会带来新的知识,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如果基础科学研究长期遭到忽视,工业研发的进展也终将陷于停滞,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卓越,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会非常弱。

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暴露出诸多短板,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究其根本,在于我国相关领域基础研究的滞后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紧缺。

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从哪里来?高校理应是这类高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但作为人才发展第一阶段、初级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样重要。如果基础教育能够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发展的需求,就可以让成千上万的特长生、杰出者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反之,即便有再多的优秀人才也难以脱颖而出。可以说,基础教育是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要资源库和蓄水池。

在现行体制下,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又该如何作为呢?

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各学科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的教学和落实,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和应用,重视通过复巩固和检测考试以强化甚至固化。在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课题时,当前的教材知识体系与学校教学模式,要向着有利于“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方向改革。同时,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进而引导和挖掘出更多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

基础教育要点燃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发现、保护其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并努力促进其生长与发展。基础研究的动力源于思想的创造,需要依靠人的好奇心驱动和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甘于寂寞、追求卓越的精神

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方面继续着力,要建构起对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使实际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解。基础教育重在打基础,我们强调“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所要求的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并不要求每一学个体、每一方面都同质发展、同步发展,达到“五项全能”。所谓全面发展,还包括在此基础上,更加鼓励某些方面的特别发展、长足发展,比一般人更为突出的发展。也就是说,就每一学个体而言,“全面发展”与“个发展”实质上是对立统一的。

二是对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理解。这一提法的初衷在于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但如果受功利化教育观念影响,就会把“质量”窄化为分数和升学率,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如果对“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片面理解,就会导致教育教学“唯分数”“唯升学”,漠视差异、轻忽个,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也难以萌芽和生长。秉持科学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观,就必须全面回归因材施教。

基础教育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担当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在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物理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信念、俗和法律等的洗礼。纵观古往今来的科学巨人,成就其丰功伟业的,除了超乎寻常的思维品质、探求精神和坚韧毅力,还有高尚情怀的支撑。

换言之,兴趣、好奇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但家国情怀和担当品格的培养,对于点燃个体研究热情而言同样重要。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也往往与家国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基础教育领域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强化情怀教育。

情怀教育不仅包括培育家庭关怀、学校关怀、家乡关怀、爱国情怀,还包括强化国家发展与价值观念,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贯穿亲情、人情、乡情、祖国之情的教育,培育中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基础教育改革要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

基础研究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区别于一般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一流的思维和杰出的人格。从思维角度言之,就是兴趣、好奇、质疑、敢于求异和批判;从人格角度言之,就是责任、勇敢和坚持。

面对具有这类科学家特质的学生,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开发资源、创造条件、激发热情、指点迷津,简言之,即赋能与引领。因此,学校教育亟须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人化、个化的管理模式,营造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

当前实施的“双减”政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通过对学校文化、课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构与完善,通过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等科学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通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以及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赋能,给予学生尤其是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越来越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涌其思,畅其想,成长其个,寻找到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这也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初心所在。

总而言之,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问题上,唯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其源”,才有可能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成其流”。培养高端杰出拔尖的人才须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范内瓦布什 人工智能 高端芯片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