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教育人该如何顺应潮流?
2021-04-08 15:01:42 来源:中国教师报
1
听新闻

当人工智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教育人该如何顺应潮流?3月25日,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等专家参会,共同研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末,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1%。钟秉林认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将是“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为实现战略任务提供了条件。

年来,杨非一直关注人工智能教育,他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赋能和应用,二是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与此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编程语言、基本应用为主不同,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课题是培养人的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学什么、如何学是必须思考、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陈丽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加大资金投入、多培训教师、多建学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带有变革特征的新技术,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共同推进,需要教育、企业、政府的共同参与。

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尚无成熟的课程教学标准,师资力量不足、与人工智能教育相配套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实验环境还不够普及等,仍是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难题,杨非判断“挑战不小”。

面对如此多的挑战,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推进?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钟秉林认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不仅是在技术层面,还涉及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改革,一是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的发展;二是涉及教育评价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将打破传统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要进行创新探索。四是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信息课程的教师,其他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应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评价,学校要通过评价传递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工作和生活做准备。”陈丽特别提出,“新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体制机制、教学手段,孩子在智能环境下与物理环境下的认知特点都不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使用新技术时不能秉持旧的认识,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尊重教育主体——当下的孩子”。

活动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本中作主题报告。作为实验校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与会专家还就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解答。本次会议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会上公布了“科技部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和“科技部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拟选名单”。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