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蕴含的育人智慧
2023-03-31 10:51:36 来源:教育装备网
1
听新闻


(相关资料图)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其质量提升,可以从古代的六艺教育中汲取智慧。  关于六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曰:“礼,五礼之义。乐,六乐之歌舞。射,五射之法。御,五御之节。书,六书之品。数,九数之计。”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看,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共同构成了六艺课程体系。六艺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课程,但相当于以六门学科为中心而组成的分科课程,已然具备了现代分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古典分科课程的成熟形态。  作为西周学校的基本课程,六艺首先是一种道艺教育,同时兼具了德、行教育的职能。西周学校,无论国学,抑或乡学,均授三教——德、行、艺。其中,德、行之教为一体两面,兼修内外,意为修德,即郑玄所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此为一类。而艺之教为另一类,意为学道。根据《周礼》,国学以三德、三行为教。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即孝行、友行、顺行。由大司徒之属师氏负责教育,教育对象是国子。乡学则以六德、六行为教。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乡学的教育对象为万民。在官学与乡学中,虽德、行之教有三六之别,但艺之教却并无二致,均为六艺。但德、行之教与艺之教地位并不平衡,德行为先、艺为后,至德是道艺的根本。  以道艺之教为首要属性的六艺,还兼备了“育德”之教的课程属性。六艺之首的礼,充分体现了育德的特点。礼,即礼教,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是关于祭祀、丧葬、朝见、军事、宴庆的五种典礼。礼既是各种贯穿于贵族社会生活中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也是一门有关礼制、法律、礼仪、仪俗教育的专门课程。作为礼法,礼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以血统远近区别尊卑亲疏的等级制度,即宗法制。作为课程,礼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为一体,教导和要求每个人熟稔揖让进退礼节、宗法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遵守礼制,不跨等级,是中国思政课程之滥觞。  除了礼,其他“五艺”在传授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承载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意图,蕴含着定君臣之义、长幼之序的礼仪、德行之教。  乐,即乐教,是集合了音乐、诗歌和舞蹈为一体的课程,包括《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乐。礼重在约束外在行为,乐重在调和内在情感。礼、乐配合,教化民众,所谓“乐合同,礼别异”。  射、御是关于射箭训练和驾驶战车的军事训练课程。射,即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根据《礼记·射义》,射箭训练时,不同等级的人须先行不同等级的礼,诸侯行燕礼以明君臣之义,卿、大夫、士则行乡饮酒之礼以明长幼秩序,而射箭反映的是内在德行,即所谓“射以观德”。驭,即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不仅对驾车的纯熟、稳定和节奏提出要求,更蕴含了向君王致敬并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君臣之义。  书、数是关于读、写、算的两门基础文化课程。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是识字、书写课程。九数,即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是算学、算术课程。相对于乐、射、御三门分科课程承载的育德理念,书、数更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获取和日常生活的应用。  古今中外,在课程的教育性属性中,意识形态属性是首要的,具有统领、引领的性质和普遍性、客观性的特点。毫无例外,学校课程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特点。六艺也概莫能外,它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一体,构建了中国较早的育人体系。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与当代观照研究”[22JYB021]成果)

标签: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