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丨生活化教学彰显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
2023-02-27 14:46:33 来源:教育装备网
1
听新闻


(资料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把握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实践性。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并构建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范式,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现层次性与进阶性,教学方式强调差异性和适应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将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职业体验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用生动的生活化语言来诠释抽象的道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我是一张纸》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学习与纸”“生活与纸”“环保与纸”“我与纸”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讨论,带领学生投身实践,在教室、校园、周边社区收捡废纸。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废纸能不能变废为宝?这些废纸到了环保企业手中是如何处理的?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由废纸加工制作而成的?这样环环相扣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问题串,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受到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生活化课堂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回归生活,用知识改造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比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中,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探究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特产、家乡人物等,通过“我为家乡代言”实践活动来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同时开展“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主题写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树立长大成才后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的志向。这样的设计就使教学形成了“源于生活、回到生活”的循环。  探寻生活热点,联结课堂内外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结合教学主题,引入生活热点、时政热点补充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具有生活色彩和时代气息。以四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开展为当地姜农设计广告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绘图、编写广告语、设计版面或拍摄微视频等方式帮姜农推销大姜。课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姜王”评选活动,通过创意策划、吉祥物设计、现场比赛、个人采访、产品介绍、授牌发奖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丰富学习生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些伟人、英雄的典型事例,因为时间久远,远离当下学生的生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如最美教师、最美公务员、身边各种模范人物等,教师通过讲故事、写传记、拍微视频等形式,将这些榜样的事迹或生活在校园广泛传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参与,然后从身边的榜样过渡到教材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验中感悟先进模范事迹、体验理论知识,从而实现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结。  走进生活现场,提升教学实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探究,是课前调查的有效方式,通过课前调查可使学生更自觉、更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和时间交朋友》一课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运用图表对本班学生每天1小时阅读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在课堂展示时,学生们发现彼此阅读时间一致而阅读量却不同。针对这一现象,学生自然地会提出疑问。教师因势利导,请阅读量大的学生介绍经验,包括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等,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法推进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时,教师改变以往让学生直接体验家务劳动的做法,通过征集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在家务劳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讨论,找出提高家务劳动效率的科学方法,还让学生之间开展擂台赛,给学生带来深刻的现场体验,在亲身实践中增强热爱劳动的意识。  再比如,在学习《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一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写春联、做灯笼、绣荷包、打艾草、包粽子……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上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制作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并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成工艺品或者学习用具等。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在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外化为自己的行为,真正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荆林小学、腾云石庙希望小学、杨村小学)

标签: 教学内容 学习生活 变废为宝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