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落地。
9月1日起,武汉市江汉区全区中小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做到了全覆盖;5.1万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超95%;3500余名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以高质量的学生作业辅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暖心的延时服务,守牢学校这个教育教学主阵地,构建江汉区义务段教育生态全新格局。
减作业负担——
作业轻了、精了、新了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将这个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和国旗合个影,写上一段想和国旗说的悄悄话。”在武汉一初学苑(小学部),“目标融合型作业”耗时少、形式新、效果好,在落实学生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点赞。
卫星村小学各学科教师,则通过专题教研优化作业设计,推动“乐行”作业随堂化、单元化、心智化。在中高年级每班设立“班级作业协调员”,从学生的角度,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协调班级日作业量,当日作业尽可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并适时进行免作业、无作业奖励。
“整合拓展类”作业、“自助餐式”作业、“超市自选式”作业……长港路小学不仅作业形式丰富,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还出台了教师“提前试做拟布置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掌握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要求、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班主任是调控作业量的第一责任人。”华苑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班班主任每天都会与各学科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控制好学生每天的各科作业总量。
“让我们一起动手,扮靓这一平方米。”今年11月,在北湖小学,学生们自己整理课桌、学习用品,并设计个性化的桌布桌垫,课桌变身手绘天地。“动手实践类作业,将习惯养成融于劳动实践,将情感体验融于审美创新,让学生课余时间更精彩。”该校德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西马路小学是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近400人,是武汉市江汉区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双减’之下,学校提倡书面作业不出校门。”西马路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该校办学实际,课后服务时间,首先以完成学科作业为主,教师“面批”“面改”“面辅导”,用“三面”课后服务将教育主导权牢牢抓在学校手中。
“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的关键环节,是教育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让作业有亮度、有温度。
增教学质量——
把孩子从校外“争”回来
作业少了,质量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不能减。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抓实集体备课,通过构建“问题化学习”模式,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一张张流程图、网络图,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要素和概念具化到每个课时中,核心问题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高。
汉口辅仁小学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效应,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学区内6所小学联动,开展网络教研、集体备课、作业设计、问诊课堂,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令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减’的背后是‘加’,加科学育人观念,加科学育人途径,加科学育人方法。”红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假期,该校多个校区延续已经坚持了3年的网上集体备课,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专人开展语数外作业设计研究,精选、适量、分层,设计出符合校情特点的校本作业。
9月1日开学,武汉一初学苑(小学部)的家长们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开学礼——该校新出炉的《教育品控手册》。翻开手册,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德育、教学、家校沟通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这本手册是我们工作的‘金线’,凝聚我们的教育思想、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做,孩子们学习能力肯定会有提升。”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华中里小学教师信心满满。
华中里小学每周开展“专家进课堂”听评课教研,每学期进行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成为领头雁,带动更多教师不断成长。
“‘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双减”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双增”,“增”的应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内教育质量,才能把孩子从校外培训班“争”回来。
优课后服务——
家长满意度超过99.5%
不去培训班,作业总量也控制了,孩子们下课去哪里?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盖,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5+2’,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中小学校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均已完成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的制定与修改。9月1日起,全区中小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做到全覆盖。开学后,该局以飞行下校的方式,不提前打招呼,随机访谈师生、电联家长,确保全区中小学“双减”“5+2”工作走深落实。
“愿留尽留,因需施教。”惠康里小学根据家长自愿填写的《课后服务征询单》,确定课后服务时间段为一、二年级至17:00,三、四年级至17:30,五、六年级至18:00,部分学生合班,课后服务延时至18:30及以后。
家庭资源课程(Family)、社会特色课程(Organization)、社区培能课程(Community)、融合主题课程(Unity)、校本兴趣课程(School)……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汇聚校园,为万松园路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丰富的FOCUS绿意社团课程群,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一生一特色,一生一课表。”谈起孩子们的校内选修课,家长们如数家珍、赞不绝口,“有创客STEAM、太极拳、人工智能、生涯体验,还有音乐剧、国画等,足足有65门。”
每天下午课后服务开始之前,长港路小学的操场上,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校长全校领操,师生齐做健美操。
“每学期,每一位师生都要学会一套学校自编自创的健美操,健美操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特色课程。”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校整合湖北、武汉非遗资源,聘请“江城八怪”和省级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设了湖北小曲、景泰蓝、舞龙等传统文化课程。
“在校就可完成作业,还能学习各种特色课程,大人孩子都非常喜欢。”长港路小学三年级雷同学的妈妈说。
阅读类、益智类、健体类、艺术类……开学一个多月,红领巾学校各校区围绕课后服务全过程,展开25个问题的线上课后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家长参与度100%,满意度超过99.5%。
作为教书育人以及“双减”政策实施的主体,教师心态及作为,是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好的关键所在。
红领巾学校、西马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在解决落实课后服务的“燃眉之急”时,不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红领巾学校在保障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推出教师幸福工程组合拳。如通过错峰编排,给出轮值服务教师弹性休息时间;通过“调休假”,给老师暖心的“便利贴时间”;各校区配备健身房,为教师安排“平价晚餐盒”。
“这是一所让人充满幸福感的学校。”在西马路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未来五年愿景如此描述——这里的学生快乐、阳光,这里的老师勤劳、善良。
这是一所学校的愿景,也是全体江汉教育人前行的方向。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积极思考“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治理”,从课堂教学与评价、作业与学业评价、课后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实,构建教育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