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
2021-06-24 11:22:22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1
听新闻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径,需要从根本上打破专业与学科间的壁垒,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深度促进产学研融合,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推进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运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导通识教育体系建设,通过长期持续探索并不断推进,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推进了学校新文科建设。学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通识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方面,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出发,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机制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持久发力。

第一,不断探索通识教育的新理念与新做法,持续推进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一所重要的财经外语类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经世济民的高素质人才。2001年,学校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作为与弹性学分制改革配套进行的课程体系重塑,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成为后来通识课程建设的探路基石。此后,学校对通识教育持续进行探索,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2015年,学校明确提出要加强通识教育,在公共基础课程基础上,建设通识通修课程。在此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以新文科理念为引导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改革工程。2017年,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和通修课程进行分列,加强对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要求。2018年,核心通识课程被正式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并出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大类培养主修专业确认实施方案(试行)》。此项改革持续推进,到2020年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注重过程管理,确保通识教育改革到位。从2016年开始,学校将通识教育改革作为学校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从制度保障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成立“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强化对通识教育工作的指导。2017年,学校决定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于同年11月颁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试行)》。设立“通识教育中心”和“通识教育助教联盟”,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识教育中心”负责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通识课程和主讲教师的遴选工作,对核心通识课程进行立项建设。“通识教育助教联盟”,负责管理和培训学生助教。制定通识课程建设具体标准,强化过程管理。学校制定并颁布《通识课程及主讲教师遴选标准》和《通识课程教学规范及质量标准》,对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通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依据质量评估结果,严格执行通识课程及其主讲教师的退出机制。

第三,通过实行弹性学分制,完善主辅修专业制度,实现跨专业和跨学院的融通,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国内较早推动学分制改革的高校之一,2001年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在弹性学分制模式下,所有修读课程全部由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可以完全自主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大大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空间,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弹性学分制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除主修本专业外辅修其他专业或选修双学位的机会,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目前,学校12个学院提供了29个辅修专业和29个双学位培养方案,学生实现跨专业选修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60%之间。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了部门之间、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一精多会”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另一方面,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检验新文科建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就在于我们能否打破校内外、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性、科学前沿性、国家战略性的教育体系,并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是本着这一基本思路,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对通识课程的重整和归类,建设了具有“贸大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学校非常重视通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注重处理好通识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关系。2017-2020年,共建设核心通识课程33门,选修通识课程76门,引入第三方MOOC平台,遴选符合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的300余门网络通识课程。从2017年起,在新修订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将核心通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世界文明与全球视野、科学精神与未来趋向、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智慧、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通识课程充分体现出“通”(贯通)、“宽”(宽广)、“厚”(厚实)、“透”(透彻)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情感塑造,重视培养学生精通专业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识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注重从教得好向学得好的转变,教学手段注重从传统单一手段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转变。这些课程的设计,是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科传统优势出发,动员学校各学院各专业的名师积极参与,展现了贸大的学术和文化魅力,深受学生认同和喜爱。三年来,选修核心通识课程的学生达到6267人,学生对核心通识课程的平均评教分数达93分,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

第二,构建了与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通识教育体系,探索了全新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人、自然与社会的认识,解决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间的融会贯通能力。新文科理念引导下的通识教育体系,打破了各学院在师资、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之间存在的壁垒,加强校内外教学资源的联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有助于补齐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短板,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通识通修课程93学分,专业课程53学分,课程学分共计146学分,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学校指定的网络课程和学校认可的其他国内外高校课程中选课。这为学校培养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精英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

第三,以新文科理念为引导,加强通识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学校重视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打通了教学领域存在的专业壁垒,增强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成功范例。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输送大量学生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实习或任职;学生在大型国际会议志愿服务方面广受好评,为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端主场外交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志愿服务;学校本科生深造比例、就业比例和毕业生薪酬在全国排名均居于领先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学生具备非常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作者夏文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