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才培养放在车间里,打造应用型本科教育标杆校
2021-05-17 15:25: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听新闻

台州学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台州市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从1958年开办高等教育,目前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和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前十强高校。

“台州民营经济是一座‘金矿’,有着产教融合发展的肥沃土壤。”台州学院陈光亭校长说,学校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贯彻校地奋斗、命运和利益“三个共同体”理念,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把人才培养放在车间里、让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的台州方案。

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打造校地共生发展示范校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高校发展不进则退,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浙江省有20多所,前面还有一批研究性大学处在第一方阵。

台州学院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台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发达,体制、机制优势突出,经济规模总量大,产教融合资源多。

加强顶层设计。台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明确将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本届党委重点任务,成立产教融合领导小组,专门部署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对产教融合作出整体规划,围绕台州产业集群,调整设立了医药化工与材料工程、航空工程(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特色二级学院,形成了十大应用型特色专业群,新设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新兴工科专业。工科专业数量占台州学院本科专业比例近50%。

学科建在产业上。台州学院立足于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这一定位,结合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以及彰显学校特色的新商科建设精神,校企共建头门港产业学院、银轮商学院、杰克学院、模具与塑料产业学院、奇安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

台州学院副校长李钧敏说,学校13个产业学院大概分为三种模式运作,一类是“校政企”多主体参与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头门港产业学院,采取“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与指导,全过程参与进入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类实践教学。

另一类是以“行业龙头企业+学校”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杰克学院。台州学院对接专业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杰克集团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激励学习和表现优秀的同学;企业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共建智能缝制实验室、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与学校老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联合授课;组建高端智能装备研究团队,合作推进杰克科创综合体建设。

还有一类是以“政府+学校”公益服务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知识产权产业学院。它由台州学院和台州市知识产权局合作组建,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知识产权管理”方向,为大中型企业、司法机关、工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交易、科技管理、技术贸易、投资管理等部门培养能独立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开设专利策划课程班,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专利知识和专利申请、专利书写、专利策划、专利保护知识的实务人才。

同时,按照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扶持发展和一般发展4个层次,学校积极打造制药与大健康学科群、智能制造学科群、生态与人居环境学科群、人文社科与管理学科群四大高水平学科集群建设,推动形成校城命运、利益、奋斗共同体。

把人才培养放在车间里,打造应用型本科教育标杆校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台州学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全适应地方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台州学院在2011年就推行了“3+0.5+0.5”培养模式,即3学年用于理论学习、1学期用于生产实习、1学期直接用企业生产技术做毕业设计和论文。

2014年以来学校每年推行“百门”课改;以3个专业认证通过专业为示范,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把“应用性”贯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协同、双核强化、学做相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从源头开始,要求教学大纲“双向定标”,即有机结合“专业培养标准+企业行业用人标准”;着眼应用,强化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课程结构设计;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新建一批新型智慧教室,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施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考核评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校企协同,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施“学工交替”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出台实施《台州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台州学院地方合作平台管理办法》等制度,厘清多方办学主体投资方式和产业学院股权结构,以创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保障,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学院活力。

台州学院以系统的人才培养制度、规范的实习实训制度、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为保障,确保企业人才培养的话语权、招聘的优先权,实现招聘人员的多元性、适合性和稳定性,提升企业一揽子人才招聘的成功率,最终实现“校、生、协、企”四方目标融合,提升企业参与动力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毕业离校6年了,在台州伟星新材应用技术部担任新产品推广中心经理的刘欣伟校友说,“我是台州学院首期伟星新材班的学员。因为这个班,我与上市公司伟星结缘,毕业后顺利在伟星就业。”

何嘉豪是台州学院“杰克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平日里,他不仅在课堂上系统学习掌握机械原理、机电控制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深入企业参加实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一开始就能深入企业实训,这让我更好掌握专业核心能力,也对台州缝制设备特色产业更了解。我希望自己能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以后成为一名卓越的应用型工程师。”何嘉豪说。

此外,台州学院实施产学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00多个,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实验实践类、产教融合类基地11个。“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达500余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200多项。

“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年,学生发表论文130多篇,获授权专利90多项,2288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实现了真题真做,占全校工科毕业论文总量的90%以上。”台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银丹说。

让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毕业生在台州就业创业率稳步提升

“台州学院服务台州、支持台州既是责任,更是使命。”陈光亭分享了一组数据说,台州学院面向全国各省、市、区招生,每年有4000余名大学生毕业,其中1000多名留在台州就业创业,400多名从事教育行业。全校毕业生留在台州就业率达到30%,其中医药化工、建筑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有近50%留在台州工作,且这个比例还在稳步提升。

2020年7月,台州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正式招生。与前年新设的生物制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和助产学专业,均紧扣产业需求。

目前,学校9个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制药工程专业入选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取得突破,省级“金课”认定的课程达22门,获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等课程特等奖等12门;A类学科竞赛国家级获奖达到106项,省级获奖521项;“互联网+”等A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赛事共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78项;思政课实施“1+N”改革。

台州学院还不断提升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组建了50余支“1139科技小分队”,形成一支“不走的博士教授服务团”,已服务企业、行业900余次,参与科技服务2900余人次,对接企业(行业)技术难题400余个,与相关企业、行业达成意向协议200余项。教师主持的企业横向课题逐年增加,2020年到账经费6500多万元,连续3年以15%的增度增加。

作为区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人才供给的蓄水池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台州学院成为台州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和落实“三立三进三突围”的重要智力支撑。学校党委书记崔凤军领衔的咨询报告《关于加快完善市县两级文旅融合体制机制的若干建议》获浙江省的肯定。校长陈光亭主持的“面向区域经济的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

据统计数据显示,台州学院2019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78.13%,高于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另外,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定率、毕业生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毕业生实践教学效果等指标均高于全省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面对专家学者们对“学校发展成果令人震惊”“学校发展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予好评和点赞,台州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表示,学校将继续拿出争当改革领跑者的精气神,向好的学,与强的比,朝高的攀,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高等教育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数据和信息来源:台州学院)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