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2021-02-24 11:35:1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1
听新闻

最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陆续获批,中西部高校表现抢眼,风头甚至盖过了东部高校。

也有地区比较安静,比如东北。事实上,依托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它还有很厚的高等教育家底。

进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浪潮数度澎湃,各地动作频繁,一切皆非定数。

启动

近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陆续获批,据第三方高等教育数据服务机构青塔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月,获批数量已经超过50家。

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2003年前后科技部设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作为培育基础研究国家队的预备队。

建设实验室科研条件是最基本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地方所属的大学、科研院所等实体法人单位。

在这份名单里,西部高校占据了大头,风光无两。比如依托青海大学的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再如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的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还一家“开”了2所实验室。

实力不如东部,关注度不如西部,中部高校在名单中并没有再次塌陷。武汉纺织大学十年磨一剑,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孵化出来了;太原理工大学身处煤炭大省,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一直叹息“我河南太难了”“我大河北太空白了”的朋友,此次不会失望。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石家庄铁道大学,术业专攻;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支撑产粮大省。

相比中西部,东部高校这次低调多了。原来,实验室的建设布局,是中西部地区“重点布局”,而东部地区“适当布局”。

不过,翻了数遍名单,少见东北高校的身影,有网友期待道,“接下来应该就是东北地区了”。

确实,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年度计划,结合实地考察,成熟一个,即启动一个。

区域

围绕区域特色,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经进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度越来越高。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依靠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依靠区域经济的支撑。

“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标志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首先是建立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科研水平与地方经济挂钩成为共识,有大学才会有知识创新,区域的发展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眼下,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实现区域现代化,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当以知识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取代了以传统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区域竞争悄然变格局。

2020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披露时,人们发现中国城市TOP10南方占据9席,北方只剩北京,一时舆论热议“南北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中国内地城市GDPTOP30,南方21个,北方只有9个,即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烟台、唐山、大连。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办高等教育也需要砸钱。高等教育资源的位移,与经济重心的东移、南移近乎同步。周光礼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动能日趋衰竭,与区域经济缺乏活力直接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大批行业高校被划转地方,成为地方大学。行业高校主要服务行业、支撑国家战略;地方高校主要服务地方,支撑区域发展。

周光礼指出,由于行业划转高校的优势学科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低,导致地方政府出钱办高等教育,却为外省培养人才。

于是,个别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省属高校毕业生必须在本省就业,若就业比例低于政府规定,将对有关高校实施罚款,即把政府拨款收回。

这样,部分地区地方经济不活跃,给高校的拨款本就不足,又因毕业生不在本地就业对高校实施罚款,高校财政日趋枯竭,导致教师大量流失。坐吃山空,雄厚的家底在最近几十年被消耗。

盘活

进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代,无论哪个地区都不敢轻易放松。

中部几大“高教洼地”,近来地方强校集中向省会迁徙的诉求频频。位于晋中的山西农业大学将注册地悄然变更为省会太原,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在郑州建设龙子湖校区,位于马鞍山的安徽工业大学迁址合肥的建议和盘托出。

东部即使一线,也正掀起一轮新建大学的浪潮。从广州的黄埔大学,到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再到济南的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这些筹建中的“后浪”,是未来中国高校的一股新兴力量。

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事实上遵循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周光礼指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在区域层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所发挥的作用比国家层面发挥的作用更大。

昔日的“共和国长子”,与产业布局相伴而生的,是扎实的高等教育结构。

时至今日,东三省仍坐拥250余所本专科院校,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一众老牌地方强校。

抛开“双一流”不论,东北有“兵工七子”的沈阳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有电线电缆行业“黄埔军校”哈尔滨理工大学、煤炭行业“黄埔军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还有原卫生部直属的11所医科大学之一的中国医科大学……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三省共有13所高校的56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6所非“双一流”高校同样拥有王牌学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获评A+,东北财经大学3个学科入选A类,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获评A-,力压部分理工类985高校。

不过,在资源的自发流动与配置下,东北高校的一大动作是出走。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下鲁粤,走出了哈尔滨、威海、深圳“一校三区”的格局;东北大学出走佛山,2019年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面对东北依旧厚实的高等教育家底,关键是如何去盘活它们。周光礼认为,要振兴东北区域高等教育,首先就是要发展经济。

其次,高校要转变观念,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树立市场经济时代的竞争、变革、进取意识。

在区域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的发展强调区域特色,且皆有发展。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