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此次印发的《意见》,可以说是劳动教育的“强化剂”“及时雨”“提速器”。按下劳动教育的重启键,更要按下劳动教育的快进键,只有将以下几项“硬指标”落实到位,才能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育人目标。
一是课时要到位。没有时间做保障,劳动教育的内容就难以完成,劳动教育的效果就无法保证。各校除了开足劳动教育课时外,还要开设并落实好劳动周活动。
二是劳动内容要到位。为了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解决“劳动课教什么”的问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材建设提速,以保证劳动教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
三是师资要到位。专业课应该由专业教师教,只有配齐专业、专职教师,劳动课才能开足课时,正常进行。
四是教学研究要到位。教研要与教育教学同步,只有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才能解决劳动教育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
五是劳动基地要到位。劳动基地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不能落实到位,劳动教育将会陷入困境,沦为纸上谈兵。
六是评价与激励机制要到位。科学系统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助于劳动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只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才能解决学校和师生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
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做家务、做卫生也是劳动体验,但劳动教育的实践和体验并非做家务、做卫生这么简单。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实践和体验。只有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走进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劳动教育才会精彩纷呈,实现知行合一。
劳动基地能够提供多样化甚至智能化的劳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可是对于学校来说,落实劳动基地有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工厂、农场等履行社会责任,为青少年学生开放劳动实践和体验的场所。特别是高新企业,要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强力支持。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也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
在这些为劳动教育提速的“硬指标”中,课时、师资、教研是基础,评价与激励机制是保障,教材建设是重点,而基地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将这些“硬指标”一一落实到位,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难点,劳动教育方可实现“弯道超越”,驶入快车道,提速发展。作者:罗义安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