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2021-06-18 11:14:19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1
听新闻

“舒适圈”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限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在界限内的人们感到很舒服,一旦走出这个界限,就会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限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舒适圈,比如害羞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睡懒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舒适圈,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练习弥补弱势,最终用自己的长处高飞,适应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

情景再现

走不出的“舒适圈”

下课铃响了,班长跑进办公室,急切地说:“老师,小林从上课哭到现在!”我心里一惊,小林一向品学兼优、性格沉静。匆匆赶往教室的路上,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老师拿她的作业当范本,同学们发现了一个错误,纷纷说:“哇,她也会错!”安抚好她后,我陷入了沉思。前不久,一向考满分的她没考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脸通红。再想想班级的现状,小轩因觉得好好写字太累选择潦草应对作业;“全能王”小雷开始志得意满,学习心不在焉;小义写《我的同学》的作文选择了自己,理由是不了解其他同学……看来,孩子们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有点迷失了。精心准备后,我上了一节班会课。

班会课在热闹的团体游戏“蒙眼画鼻”中拉开了序幕。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紧张、刺激又好玩。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介绍了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的概念,并让他们在每个圈里写下自己的经历,然后组内分享自己舒适区里的内容。大家畅所欲言,我顺势总结:“看来,每个人说起自己的拿手戏都是满满的成就感,舒适区能够给大家带来安全感。”我故作神秘地提问:“那一直待在舒适区会有什么感觉?”小雷抢先回答:“有点无聊,一点挑战都没有。”“无敌是多么的寂寞!”男生中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引起哄堂大笑。还有人说会变懒惰、脆弱,受不了一点打击……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是否有过尝试走出舒适圈的经历。最后,我带领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挑战突破舒适圈。

第一个游戏是“最新拍档”。学生需在一分钟内找一个很少合作的同学组成一个两人小组,如果没有找到,就要上台来表演一个节目。大多数学生马上行动,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按照约定表演节目。在交流游戏感受时,主动找到合作伙伴的学生觉得很新奇、很开心;被动的学生体会到了犹豫带来的各种滋味。

第二个游戏是“勇气漂流”。每个学生把自己遇到的最大挑战写在纸上,不署名,然后折好,在最外层画上独特的标记。全部集中后,每个人随机挑选一张(自己的除外)进行回信。这一游戏让不少学生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擅长和害怕的东西,要勇敢一点才好。

班会课后,我在班级分享了《我不是完美小孩》这本书,也让学生分享了他们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渐渐地,不少学生都开始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林开始在课堂上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小雷悄悄告诉我他理想中的大学,小义开始和同学们自在地玩耍……

分析解答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舒适的温床

舒适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圈内有着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会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当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时,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弗洛伊德曾说:“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快乐。”走出舒适圈对于成人尚且困难,更何况未成年的孩子。一方面,他们无法承担尝试新事物的后果,害怕失败,害怕打破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恒心、毅力不足,很难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

固定型思维

舒适圈就像是羊圈,把孩子圈养在一个小圈里面,孩子不需要思考太多。遇到困难了,孩子就把自己保护起来,躲在舒适圈内,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让孩子在想事情的时候,容易思考得比较简单。另外,喜欢躲在舒适圈内的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觉得自己的特质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思维很容易让孩子放弃努力,难以体验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兴趣,难以树立真正的自信。

抗挫能力弱

习惯躲在舒适圈的孩子,他们的抗挫能力会比较弱,内心不够强大,遇到困难就会想退缩,情绪的波动也会比较大。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舒适圈里待久了,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和对他人、社会的理解都会有失偏颇,当风浪来临时,就会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策略引导

练硬翅膀,振翅高飞

无条件积极关注

要赢得学生的合作,使教育发生作用,首先要确保学生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爱。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大胆放手,默默守护。

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让他们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在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情况下可以尽情去探索。例如,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老师要先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对于小义,当我们谈起《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我表示,如果她喜欢这种独处的状态,我欣赏她,因为独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如果她想多交朋友,我也愿意帮她一把。她很快就释然了,紧张的情绪不见了。

当教师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每个孩子,而且能做到注重过程大于注重结果,就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调动他们发展自我并全力以赴的激情,为他们走出舒适圈奠定心理基础。

合理化设置目标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其独特气质,家校携手,引导其树立合适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例如,对于有“偶像包袱”的小林,我组织召开了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参与的三方会议,经过沟通,小林制定的远期目标是做一个真实而内心强大的人。根据脱敏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把近期目标定为能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观点,在观点交锋中慢慢打开自己。家长也表示要多带孩子参与户外集体活动。渐渐地,小林敢于当众发言,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眼中的自信也多了起来。

分步骤解决困难

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能力是最大的底气。正如学生需要培训和练习掌握学业技能一样,他们也需要训练和练习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解决困难包括四个步骤:接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小林崩溃大哭时让她尽情哭。待她冷静后,我鼓励她说出恐惧点——怕同学们觉得她不优秀而嘲笑她。发现这个根本原因,我跟她进一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自己总结了几点:平时要多发言,勇敢亮出自己的观点,错了也没关系,让别人认识真实的自己;多交朋友,在团队中取长补短。

当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建立起自我价值认同感,他们就会勇敢走出舒适圈,迎接未来的挑战。(朱云霞)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