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校共育生态圈,实现家校多样化互动
2021-05-12 15:43: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对家庭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更为清晰的定位。当前,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协同共育的教育体系,已成为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党的号召,2016年5月开始,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在积淀了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上,开启了“阳光父母学堂”系列家校共育活动的美好篇章。学校明确以“学生自主品格成长”为核心目标,努力培养“积极乐观、阳光自信、坚强独立”的新时代实验学子,以构建“阳光父母学堂”课程体系为抓手,实现1+1>2的效果。

打造家校共育生态圈

实现家校多样化互动

家校共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学校通过建设家校共育指导站、成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室、家校共育网络学习平台三个阵地,构建传统教育性主体和非传统教育性主体相链接的“家校共育生态圈”。保证了家校工作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增强了家长在合作育人中的存在感,也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不断增强学校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阳光父母学堂”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中,学校通过搭建多样化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在家中、在社会均得到正能量教育,助力其培养自主品格。

平台一,开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促进教师整合型发展。学校开展“实验教师微讲堂”系列活动,从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的理论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从班主任、青年教师、学科教师三个层面,形成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平台二,开展德育主题节和主题日活动,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和班级活动中来,搭建学校与家庭间、教师与家长间、家长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让教师、家长群体的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经历一次“悄悄的革命”。

平台三,推动“联盟型家庭教育基地”。与多家校外单位集体签约,实现从松散型合作共建—紧密型基地群建设—联盟式基地发展,引导和凝聚校外资源与学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成立“拥抱生活·共同成长”亲子课外社团,为师生、家长和学生的三方互动提供全面支持与服务。

平台四,实施“驻校社工”家庭教育社会化服务。链接镇江市“驻校社工”,由他们提供社工专家、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和医疗专家的资源,对特殊家庭个案的帮扶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向上吧,少年——青少年逆商提升计划”社团活动,帮助逆境、困境中的学生及其家庭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小实体、多功能、专业化、大服务”的职能定位。

开发“阳光父母学堂”课程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镇江实验学校开发的“阳光父母学堂”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即线上百微E课程:“反思型课程”,将活动中形成的素材收录到手机和电脑同步APP上,让更多的家长、教师在活动过程和体验中进行二次反思。“线下体验+课程”:通过一个个活动为载体,及时总结、凝练,形成学习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其中学习型课程主要包含两项课程,一是“七点伴讲堂”家长学习课程。从2016年开始,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的晚七点,学校为起始年级家长开设“自我修炼”“了解孩子”“学习引导”“品格培养”四大模块八个主题的系列讲座;招募家长学员组建“金种子讲堂”讲师团,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契机,把在课堂上听到的理论、实践的体验、改变的过程等经验分享给其他家长。面对没有时间主动学习的家长,学校借助“名师点播讲堂”平台,推送自主开发的网络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实验微讲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每月两次,从班主任、青年教师、全体教师三个层面,通过现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理论微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沟通、解决特殊学生问题等能力,带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推动整合型教师发展。

实践型课程包含四项课程。一是“拥抱乐生活”亲子课外社团课程。学校组建千人亲子社团群,借助联盟型家庭教育基地的各种资源,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近两百场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帮助家庭在实践中学会彼此的正确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成长少年说”“解忧杂货铺”实践课程。“成长少年说”有两个为学生自主成长服务的平台——“大手拉小手解忧杂货铺”和“成长不烦恼心理团辅社团”。“大手拉小手解忧杂货铺”用信件的方式收集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由学长、家长或教师回信解忧,体现“助人自助”“同类互助”的理念。“成长不烦恼心理团辅社团”招募同质性学生团体形成互助小组,开展“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主题式团辅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三是“书伴读计划”家长自助互助课程。搭建各班家委会自主学习平台,每学期制订两到三本家庭教育书籍的读书计划,每周固定的时间,由一名家长提前将已读好文章的语音发送到班级QQ群,其他家长结合自身经验形成互助团体,共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四是“叙事取向心理班会”师生互动课程。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在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共同见证下,解决发展问题,获得心灵成长。这个平台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更强、更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需要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力度,因此将成为下一个阶段重点研究的课题。

宜为桃李勤耕耘

春风拂过留芬芳

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实现了线上线下家校协同育人,镇江实验学校的“阳光父母学堂”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形成专著并出版案例实操型家校共育指导用书《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这本书作为重要成果推荐给区域兄弟学校、长三角联盟校、省内外跟岗学校,得到了他们的好评反馈。二是形成手机和电脑可以同步使用的网络平台——阳光父母学堂百微E课程,所有成果和活动过程资料均可通过APP浏览、学习、辐射、推广。三是形成家校共育工作实践范式,并将成果对外辐射推广。在“阳光父母学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摸索出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范式——形成教育社会化生态圈,在课程体系的引领下,家校社三方主体“深度融合”“平等沟通”“主体共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课程成果多次获得各类媒体宣传推广,近3年来,学校共接待外校参观学习、校级干部跟岗17次,共909人,吸引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交流,了解家校共育工作,并协助专家团队拍摄“教育惩戒规则·协同育人论坛”。

宜为桃李勤耕耘,春风拂过留芬芳。家校共育探索无止境,镇江实验学校下一步将继续搅动合作育人的“一池春水”,推动家校共育和谐发展,共同培育学生的良好素养,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夏建平)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