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予激励支持省(区、市)公示名单。继2019年首批入选后,山东省再次名列其中。这标志着山东省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成效卓著,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善谋者因时而动。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自此开始,山东省按照“整体设计、协同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总体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懈不得的力度和速度,自我加压、协同共进,助推“职教高地”建设实现了“起步成势、一年成式”。
起步就是冲刺跑
2020年初,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中,共列出教育部支持政策清单9项、山东省工作任务清单45项,为山东职业教育发展擘画蓝图,指出了发展路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山东“职教高地”建设要按照“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的节奏和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任务就是命令,起步就是冲刺跑。山东省强化顶格推进,将“职教高地”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改革攻坚行动,作为科教强省、创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设立了青岛、烟台、潍坊、德州等4个省级职业教育试验区,为“职教高地”建设试水蹚路。
去年9月,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推进会在潍坊召开。省市共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省“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揭牌,“5G+”产教科融合高端论坛山东分论坛、齐鲁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启动。同时,省教育厅、5所高职院校与京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标志着山东“职教高地”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烟台市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走出了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困境,为教育部门统筹、统管职业教育融入地方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省委、省政府推动落实首批39亿元地方债,推动16个设区的市按照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营方式,建设大型智能实习实训基地。一批职业院校因承担这一任务,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与此同时,16市和137个县(市、区)“一市(县)一案”、职业学校“一校一策”,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战时姿态,启动建设了495个项目,项项有落实,个个有进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绩和成果。
这一年,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税务局等9部门密切配合、协同用力,聚焦重点领域,系统设计制定20项配套文件,一个个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难点、痛点、堵点和关键点被一一破解和打通。“职业教育发展如此快速,步伐如此矫健,真是让人兴奋不已、干劲儿倍增。”谈起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济南市历城职专校长赵波异常激动地说。
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在日照,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虾青素分子模式技术成功助推日照一家传统水产品加工企业转型为海洋生物技术高科技企业,老企业从此焕发出新生机。
在临沂,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冷链物流技术,成功帮助蒙阴县的蜜桃出口至阿联酋、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创造了蜜桃贮藏3个月不烂果、保鲜期延长50%、好果率接近100%的奇迹,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在潍坊,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建设的占地1686亩的新旧动能转换智慧农牧科技示范园,年出栏优质肉猪2万头、肉鸭100万只,年存栏产蛋鸡15万只、年供鲜鸡蛋3000吨,年供应有机畜产品1万吨、优质瓜果蔬菜1500吨,直接带动周边种植户年增收1亿元,带动土壤改良约5万亩,有力地拉动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在海尔,在海信,在雷沃重工……在全省近千家大中小企业,面对2020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形势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冲击,17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有序返岗实习,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注入了无限希望和生机。
……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山东职业教育走向了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企业需求无缝匹配的“新境界”。去年以来,山东职业教育以“高地”思维逐项、逐条、逐件破解校地、校企融合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围绕“职教高地”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以及山东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等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经济社会以及产业发展和项目攻坚,在办学方向、专业布局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革故鼎新,与地方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办学活力更足、更加根深叶茂。据统计,在山东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家政和养老服务、高速铁路、民航、信息服务等八大快速发展行业中,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与此同时,多元办学、多样态合作、混合所有制等改革举措,助推山东职业教育改革一步一步走进“深水区”。“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小规模养殖场、兽药厂起步,到建立资产运营公司,再到校企合资成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资本入股、固定资产入股、畜禽入股、无形资产或技术入股等方式,探索出了多形式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路子。”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志奎说。多年来,学校对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办了许多过去没有办成的事情,学校与企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去年9月,山东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规范性文件,鼓励职业院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改革,校地、校企合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威海职业学院成立了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落实董(理)事会领导下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潍坊市政府投入536万元,撬动3.6亿元社会资本;山东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标志着公办高职院校整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全省40余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据介绍,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相关的内容和成果已经被吸纳进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
2020年,山东省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省份,济南、青岛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9月25日,由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273所职业院校和73家培训评价组织共同组建的山东省“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成立。这是山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为全国“1+X”证书制度贡献“山东经验”的重大举措。同时,山东以建立产教对话制度为重点,认定了首批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与华为、腾讯、京东、西门子等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链上,一幅幅美丽画卷在山东全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铺展开来。
“职业教育与科教强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直接、这么紧密,又这么亲近。”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高兴地说。
落实办学自主权
2020年,淄博职业学院自主聘请了174 名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和108 名专业拔尖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技术特派员。同时,采取一对一面谈、谈成即入职的方式,引进毕业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且有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 56 名,其中博士 8 名、硕士 48 名,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注入了新生力量。
“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招聘。学校在20%的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全省‘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志刚介绍说。
改革进行到哪里,制度就保障到哪里。2020年,山东推进“五权下放”,将研发机构(学科专业)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全部下放给学校,支持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自主确定用人计划、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实行事后备案。
威海职业学院智慧学院副院长柳鹏正忙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去年11月,学院创新职称评定办法,突出业绩导向,一改“五唯”评价标准,为优秀青年教师设立特殊岗位人才绿色通道。柳鹏就是通过绿色通道从讲师破格升为副教授的。
学校的事情学校说了算,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全省有65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15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不但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而且在办学质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校企融合、服务社会等方面,也创造出多项全国第一。
山东还探索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灵活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王志刚说,“会动手的先上,贡献大的多得,在山东职业院校已经成为新的认知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