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十分关注儿童美术考级问题,她建议取消12岁以下儿童美术考试等级。这引起了学校、家长、社会的热议。宋亚平认为,儿童美术考级不要求儿童去观察和表现生活,表达情感、想象和创意,只要求儿童翻来覆去地模仿,最终一考定级。这样的美术考试违背儿童心理成长规律,打消了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富而好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美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培养学生,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对我们今天如何做好美术教育乃至美育很有启发。美育的过程应该是蒙以养正、春风化雨的过程。作为家长和培训机构,要有教育耐心,千万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现实中,有的考级点不具备评价的资质,却盲目竞争。更有甚者,颁发证书机构与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进行利益捆绑。“标准越来越低,通过率甚至达到96%”“画得如何无所谓,反正都有证书”……儿童美术考级的泛滥,暴露出儿童美育的短视,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美育理念与方法,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盲目跟风。对儿童的美术教育要多点耐心和定力,起码要知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道理。不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以为有几个证书就证明培养了孩子的绘画能力,也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美术培训机构就一定能培养出艺术家。
家长和培训机构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细心观察儿童的天性和爱好。艺术源于生活。家长如果能多陪孩子一起去观察大自然的美,领略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多走进博物馆,吸收美术文化故事,要远比坐在屋子里为了考级闭门造车好得多。没有在实践中感受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如何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需要感知生活,需要久久为功、久久为善的耐心与定力,绝不是考几个证书那么简单。
良好美育氛围的形成,还需政府相关部门发力,及时纠正不良风气。宋亚平代表的建议很值得重视。对于校外培训的治理一直是个难题,政府部门间应形成合力,出台相关政策,对各级各类考级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对美术考级的问题给出更清晰的政策导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学校应该重视家长和孩子对美育的强烈诉求,多鼓励孩子们参与美术社会实践及写生活动,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指标;用好博物馆等公共教育资源,开展好美育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