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球、传球、扣球、飞身救球……这几天,南开大学“校长杯”排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校长杯”三大球比赛中的重要项目,排球长期以来深受南开大学师生的喜爱,带动了教学改革、高水平竞赛和火热的校园文化,传承着百年南开的体育精神。
近日,在天津市建设“排球之城”启动仪式上,南开大学获评天津市排球运动发展突出贡献奖。
南开大学自建校以来就有重视体育的传统,排球运动更是底蕴深厚。上世纪20年代中期,南开在校生不过千余人,排球场却有6个。据南开校史资料统计,截至1935年,南开大学排球队达到11个。其中的南敏排球队,更是自1933年起,就始终稳坐华北运动会的头把交椅。
1982年,乘着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春风,南开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选项体育课。时值中国女排连夺世界冠军,中国男排也跻身世界强队之列,南开的排球课吸引了众多的学生爱好者。“去晚了连场都占不到,只能偷偷蹭到后边给别人捡个球,过过瘾。”同学们的“吐槽”也反映出了当时南开排球的火爆。
2002年,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结合《纲要》精神,南开的排球课程开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排球教研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并提出了“链式双螺旋”的排球课教学策略,特别关注团队合作、品德、社会适应性等心理层面的“螺旋式”提高,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垫球、传球、扣球、发球这些技术是循序渐进加入到课程中,同学们的运动技能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一开课,班里就组建小团队,分队练习,大家的团队合作、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这样形成双螺旋。”南开大学教授游江波说。
南开排球课程荣获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竞赛优秀教学一等奖等奖项,为南开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交出了“南开方案”。
近年来,在“大思政”背景下,学校又探索将课程思政灵活渗透进排球课的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中,通过精选讲解时事观点、体育热点、排球赛事、女排精神、以及教学比赛中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等思政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核心价值观、体育道德、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达到全方位育人目标,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接续奋斗。《排球初级》课程获评南开大学2019年“课程思政”优秀典型。
除了课上教学,南开的排球运动还有“第二课堂”,比如“排球选项班联赛”、“激扬排球社团”,它们与课上教学深度融合、互为补充,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改实践,让学生在掌握技战术的同时,培养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部负责人季纳新表示:“未来,南开将继续发扬优良的排球传统,着力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排球运动‘教、练、赛’建设模式,不断深化‘自觉体育、全面体育、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推动南开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