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三下乡: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
2020-10-30 14:37:12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1
听新闻

为深入了解学习、传承发扬闽南传统文化,2020年7月25日至8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文化传承看青年实践队”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有声有色的家乡文化的探索之旅。

一刀一指创传神瓷雕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部,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德化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8月4日下午,实践队队员余小瑜按照与苏大师约定的时间到他的工作室前往拜访。大师的名字叫做苏达芳,他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瑞峰的亲传弟子,在2018年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得金奖。一走进他的工作室,呈现在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雕塑艺术作品,仕女、观音、弥勒等一件件塑形别致、朴素典雅的陶瓷作品整齐摆放在展架上,令人目不暇接。

幸运的是,队员到的时候碰巧遇上苏师傅正在对一件作品进行收尾工作,那是一尊佛像,未经烧制我们就能观察到佛像发丝缕缕,神态生动,连那衣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据苏师傅说,这件作品他花了两周的时间,开头构形易,精雕细琢难。并且感叹道现如今愿意学习继承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有些人可能一腔热血喜欢这门手艺,但等到真正接触后,发现他其实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更难更难以攻克,年轻人们很容易因此放弃,留下来的人也就少了。苏大师跟着师傅学习了六七年才得以出师,他能坚持这么久,靠的不仅是对艺术的灵性,更重要的还有他勤勤恳恳,执着,对技艺追求一丝不苟。当然,作为当代青年的他,也会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艺术欣赏和精神需求,在思想工艺和造型等方面创新提高作品的艺术品味,他说追求极致的雕刻技艺,就把当代人的和审美追求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实现传统技法与当代理念的结合,才能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在考察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有幸亲自动手体验瓷雕的制作过程。制瓷小白的队员选择了简单的手捏杯,软糯细腻的瓷土拿在手上就像小时候玩的橡皮泥,经过苏大师的指导,勉强捏出一个看得过去的杯子。随着手工杯的制作完成,本次的考察也接近尾声。这次次实践让队员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瓷雕的制作工艺,领略了传统手艺的魅力。那些被细心雕琢过,被认真打磨过的瓷雕背后体现的便是匠人们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正是这份工匠精神,才带来了这当之无愧的“世界瓷都”和“中国白”。作为大学生,亦是时代新青年,要借助德化瓷雕,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协助修复民艺生态,留存工艺匠心,守望文化乡愁,唯有做到这些,方不负此行。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5日下午,实践队队员陈雅欣前往泉州南安南音协会探寻这项音乐活化石。实践队到来时赶巧遇上长辈们表演南音,演唱的是著名的《阳关三叠》,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委婉情深,让听曲之人褪去夏日的炎热,浮躁的心得以安抚。据南安南音协会成员介绍,南音以南箫,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称“顶四管”,和唢呐等乐器组成“下四管”。这位南音老师提到,现在的小朋友都对南音的这些文化不感兴趣,南音基本都是老年朋友在玩,因此最近一两年他们也在努力将南音传承下去,开办兴趣班、音乐会等形式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肃然起敬,老一辈们对传统文化有着年轻一代所体会不到的热爱,他们也不愿意看着他们所热爱的艺术面临失传,尽自己全力让他们所热爱的能够得以延传。因此,年轻一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传承人类文化,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