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式养娃 高焦虑教育的产物
2020-08-20 17:00:28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近来,中国教育江湖有两大群体特别火爆——“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谓是殚精竭虑,为了孩子未来能拿高薪、上名校,她们从孩子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就有缜密的规划,除了拼学校,奥数、英语、钢琴、编程、书法、思维导图……各种培训班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有妈妈辞去了大公司高管的职务,全职陪孩子进行“打鸡血”式的高强度学习。

在“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的带领下,北上广深等地的中产家庭也开始流行“打鸡血”的养娃方式,他们不停给孩子们安排各种学习、培训班等,盼望着让自己的孩子,最终成为各方面有拔尖特长的“牛娃”。

鸡娃式养娃 高焦虑教育的产物

实际上,“顺义妈妈”和“海淀妈妈”的出现,折射出的是中国目前教育的一种现状——被焦虑包围的家长们对孩子唯分数至上,学习似乎成为了孩子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其他一切统统为学习让步。

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们,其压力必然是越来越大,最终的结果往往也并不美妙。

例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10岁上大学、13岁考上北工大硕士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博士生。在读博阶段却以退学为要挟,要家境平平的父母给他在北京买房。这位“神童”就是因为家长只知道一味的让孩子学习,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学习虽好,却缺少对父母的感恩与爱。

再比如近来纷纷爆出的大学生啃老的新闻。已经四十多岁的上海学霸大卫,海外名校毕业归国后却不找工作,啃老82岁尿毒症母亲,逼得老娘要上法院起诉儿子。还有当年的长沙高考状元张晓勇,虽是清华毕业,最终却因不适应社会回到长沙当了一名收入微薄的保安。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更有甚者,还有大量孩子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抑郁、自杀事件的出现。这样的现实和教训,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鸡娃”式的教育究竟是否合适?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综合症”又该如何治疗呢?

爱与快乐 让教育回归本真

其实,也不能过分责怪“顺义妈妈”“海淀妈妈”们的焦虑,社会压力加大,“鸡血推娃”也不是全无是处。但重要的是不能走向极端,家庭教育要基于孩子的特质,善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让他们快乐的自主学习,并在擅长的领域做到优秀。同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给孩子一些爱的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格,这样的“牛娃”才是值得骄傲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难做到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开发孩子的内心,我们不仅仅给予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样的原则下,其实“爱与知识”是可以完美结合的。比如,近期洪恩教育推出了暑期特别公益活动——“筑梦计划”,就是一项给孩子更全面思想教育启蒙的活动,做到“爱与知识”双重传递的成功案例。

对于参与“筑梦计划”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受益是多方面的。一是得到了一次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仅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还能够帮助更多偏远山区的小伙伴们,在学习之外学会有同理心,学会善良和帮助他人。二是借助《洪恩识字》、《洪恩拼音拼读》和《洪恩数学》这样优质的自学型启蒙教育App产品,通过丰富的原创互动内容,让3-8岁的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这种“爱与知识”陪伴成长的经历对孩子而言弥足珍贵,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同时,也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而不只是成绩的附庸和不得不做的痛苦经历。

另外,洪恩教育的公益“筑梦计划”还紧扣其“普惠教育”的理念。“筑梦计划”的筑梦金全部捐赠北京百仁慈爱基金会,重点帮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个县的7所偏远山区小学,而洪恩教育额外捐助的30个“洪恩伴学角”,也将落实在这7所小学。“洪恩伴学角”中优质教育App、点读笔、有声互动读物等丰富的现代化的教辅产品也已经整装待发,将在课余陪伴孩子开拓视野、了解“山那边”更广阔的世界,让孤单的留守生活多些色彩,偏远山区孩子们也能使用到目前最先进的教育产品,和城市的孩子共同成长、实现教育均衡。这使得“筑梦计划”不仅具有了传递“爱与知识”的公益特性,更成为一种促进教育公平、消除城乡教育差距的有益尝试。

事实上,洪恩教育“筑梦计划”推出以来,已经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良好反馈,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有公益之心,眼里有大格局”,“筑梦计划”也给了家长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用适合孩子方式,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培养爱心,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

从“筑梦计划”取得的良好成效可以看出,教育回归本真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希望有更多类似洪恩教育这样的教育机构,不再单纯宣扬分数至上,而是用更专业、广阔的视野看待教育发展,强调普惠教育、寓教于乐,给予孩子更全面的启蒙教育内容和体验。相信在这种理念下设计的教育产品和活动推广,不仅可以有效消除家长们的焦虑,更能培养出有大格局和爱心的“牛娃”,引导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