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的童书市场如何治理
2020-06-17 11:07: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听新闻

最近,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引起热议。在该绘本中,许多动物朋友来参加小熊的生日会。不过到了吃蛋糕环节,朋友小鸡消失了,餐桌上则多了只烤鸡,书上问道:“宝宝,你知道谁不见了吗?”很显然,故事暗示朋友小鸡“上”了餐桌。

在洋溢生日气氛的绘本故事中,小熊及其朋友俱已人格化,结果在故事的快乐氛围里,“小鸡”却成为佳肴。这种转折多么生硬,而其暗示又何其残忍。在成人世界,这或许是滑稽无聊的段子,然而在儿童绘本中,陡现这样一场藏于平静中的“杀戮”,却令人不寒而栗。

价值观扭曲的童书并非孤例:有童书形容讨论问题的女孩为“长舌妇”;有的丝毫不遮掩血腥暴力,比如猫爸爸开车直接轧过老鼠。不该出现的内容频现童书之中,与童书出版的浮躁风气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少儿图书市场规模为234.59亿元,其中儿童绘本市场份额高达58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红利,更多出版社加入角逐。虽然从市场逻辑来说,稳住供给才能满足需求,但出版机构争相涌入,也带来了童书出版的不少发展乱象,使良莠不齐的读物充斥于童书市场之中。

童书有着浅显易懂和篇幅较短等特点,即便是非专业出版机构也能很快入行。不过,要把儿童图书做好却需要精细化操作,比如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成年人思维,尊重孩子天性,使其在阅读有所体悟等。

可以说,只要作者略微用心,成人流行语就不会随意掺入儿童读物之中;只要编辑严谨把关,那些令人大跌眼镜的桥段也不会被堂而皇之地出版。

童书出现极致奇葩桥段,不排除有盗版书商粗制滥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各个出版机构醉心于角逐市场份额,却无视年轻作者断档、审校编辑不严、原创后继乏力等问题有关。在浮躁功利的市场风气下,缺乏孕育优秀作者的生存土壤和汰劣扬善的行业评价,最终使精打细磨的童书难以涌现。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奇葩童书桥段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现实之中,有必要针对此类乱象细化要求、严格执法。此外,在图书创作、制作、发行及流通等环节,有必要保障专业部门介入,从而免除错讹等低级错误,及时识别潜在不良倾向。

与此同时,作为儿童阅读最重要的把关人,家长应当选择优质出版社,通过正规渠道购书,充分了解作者、译者背景,拒绝粗制滥造的印刷品。儿童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家长陪读,能及时为孩子答疑释惑,也能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亲子共读,可以就童话故事情节等进行商榷,使其中的辩证价值被激活,而不是停滞于既有语境,流于过时僵化的形式。相较于童书,儿歌、动漫等也能够辅助孩子认识世界,父母若都能适度融入参与,不仅利于把关过滤、及时疏导,也能提升教育效果、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