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毕业之约”,也是“成长之约”
2020-06-14 10:55:47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2020年的毕业季,对于毕业生来说,是特殊的。

初三学生,面对人生第一次“大考”,逐渐懂得责任和担当;高三学生,高考延期,梦想不延期;874万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各种考验,也将迎来特殊的毕业典礼……

本期周刊讲述一些毕业生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拼搏、成长、坚持、不舍、立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是新的开始。

——编 者

能顺利踏进考场,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付出

6月7日,距高考仅剩1个月。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一间教室内,高三文科班学生正埋头答题,教室很安静,只听到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备考到了关键时刻,心态稳定最重要。”看着孩子们,班主任周会刚的眼中,闪着疼爱的光。

这届高三不容易。守着电脑听课、戴着口罩复课,高考延期突如其来。

长达60多天的假期里,周会刚一直悬着心。“很多孩子是‘夜猫型’,宁肯熬夜,也不愿早起。线上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所难免。”

学习方式也变了。原来是面对面辅导答疑,现在学生先做完作业,再拍照发给老师,模拟考也是如此。与许多老师不同,周会刚不做“远程监考”,他与学生郑重约定,“诚信,不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得知高考延期一个月,同学们有人欣喜有人担忧。“最怕有的学生会产生懈怠心理。”周会刚一再强调:“一个月很短,该怎么学还怎么学,千万不能就此松懈!”

不少学生猜测,考题会和抗击疫情有关。周会刚笑着指点:“‘以不变应万变’是备考的核心策略,关键是把基础知识和方法学扎实!”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在一些人看来,这届考生是最难的,但在很多考生看来,“我们也是最幸福的,能顺利踏进考场,这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付出,以拼搏回馈他们的努力,才是这个高考季应有的样子。”

我想报考武汉大学,因为那是妈妈战疫的地方

临近高考,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级学生刘阳格心中有个愿望:“我想报考武汉大学!”

她向往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因为那是妈妈曾经拼过命的地方。

还记得今年大年三十,那一天,是她18岁的生日。得知身为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妈妈报名支援武汉,刘阳格有些委屈,高考压力这么大,妈妈却要上前线不管自己了。

虽然不舍、虽然不解,妈妈终究还是去了武汉。没了妈妈的陪伴,刘阳格努力通过“空中课堂”抓紧学习、认真复习。“刚开始很焦虑,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本是如此,有常态,也有意外,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勇敢面对是唯一能做的。”说这话时,刘阳格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学习累了,刘阳格常想起妈妈留下的信:“你懂事、自立、要强,妈妈以你为傲!妈妈相信,我在不在身边,你都会同样优秀!”

山东省高三学生目前已经复课,刘阳格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居家学习时落下的内容得尽快补上,同学们在进步,我也得加油!”

汗水里有奋斗和坚持的味道

如果说,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有什么能让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初三(6)班学生何晨溪终生难忘,一定是“坚持”二字。

对于何晨溪来说,体育一直是弱项。

“哈哈,看看你!”居家学习的日子里,电脑摄像头正对着在瑜伽垫上“挣扎”的何晨溪,电脑那端不时传来同学们的笑声。

自那一次,何晨溪痛下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身体素质不强不说,中考还会在体育上丢分!”

学校为同学们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有文字指导,还有视频教学。体育老师“铁哥”和班主任郑老师一起,为何晨溪量身定制了提升计划。

“要想不留遗憾,只能加油!”何晨溪下了决心。每天学习之余,坚持跑1500米,做收腹跳、摆臂跳、高抬腿练习。妈妈的瑜伽垫也贡献出来,何晨溪每天坚持做50个仰卧起坐。每次训练完,何晨溪都大汗淋漓,他笑道:“汗水里有奋斗和坚持的味道”。

复课后,何晨溪和同学们重新踏上了学校的塑胶操场。摆臂、起跳、收腿、飞跃、出腿、落地……一次立定跳远测验,他跳出了2米42的成绩,“尽管离满分还差几厘米,但我相信,坚持练习,一定还能提升!”何晨溪说。

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高校毕业生多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就业的压力明显增加。

1月底,正在上海实习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应届毕业生郭庆,刚在工位上坐好,就被单位告知:“你的表现很好,但整个部门的实习生都不能录用。”

“听到这句话,我脑子一下子蒙了。实习了3个多月,以为工作稳了,就没再去应聘!”郭庆有点慌乱,这意味着,她不仅“浪费”了好几个月,还错过了秋招的其他机会。

“妈,我想回家,明天就是大年三十。”郭庆买好回老家湖北荆州的火车票,想回到家人身边。可她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家乡,暂时回不去了。

滞留上海的郭庆,在出租屋内一个人吃完年夜饭,开启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一边担心父母,不停地在网上了解疫情最新发展;一边担心自己,受疫情影响,参加春季招聘的中小企业减少了,招聘名额也大幅缩减,投出100多份简历,回信寥寥无几。

“郭庆,别急!”辅导员给她打来电话。原来,山东大学专门开展面向湖北籍学生的就业帮扶,还为她申请到临时补助。老师们的指导、同学们的帮助,无异于雪中送炭,郭庆心中安定许多,终于在4月份应聘成功。

与郭庆一样,浙江大学机械学院一个女生宿舍的“三姐妹”全都找到心仪工作。其中两位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投身航海和航天领域的设计研制工作。还有一位选择做一名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姐妹们说,“经历了这次共同抗疫,我们要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同样找到心仪工作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20届硕士研究生陈孝东。这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73092部队的小伙子,有着与同龄人不太相同的经历。退役复学后的他,完成了专升本、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并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虽然也曾面临着和其他应届生一样的焦虑,但陈孝东还是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最终获得了心仪的工作。谈及未来,陈孝东说:“特殊的毕业季,带给我们特殊的人生财富。我决心在未来岗位上践行法律的职业信仰,为国家的法治事业贡献力量!”

这是“毕业之约”,也是“成长之约”

5月14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吴佳乐手持“返校健康码”,拉着行李,回到阔别114天的校园。

接下来,他面临的都是毕业季的大事:毕业答辩、学位颁发……“这个毕业季,我们遇到的挑战不小,就拿毕业设计来说,家中没有实验室、器材和药品,根本没办法做实验。幸好学院临时将部分实验类题目改为设计类或计算机模拟类,让我们在家也能‘开工’。”

吴佳乐的学长、川大2017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宋昕返校后,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之前做不了实验,宋昕只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广泛阅读前沿文献上。“看到一线科研人员迅速展开攻关,关于病毒结构、病毒疫苗、病毒检测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我又敬佩又着急!”宋昕的研究课题和被称作“人工肺”的ECMO有一定关联,疫情期间,他始终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与吴佳乐、宋昕一样,如约返校的还有浙大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余秀。

4月26日,浙江大学2020届春季毕业研究生返校第一天,余秀看着校门上“浙江大学”四个大字,心中百味杂陈。按学校安排,春季毕业研究生4月26日至30日办理离校手续,这个春季学期,对她来说,只有短短5天。

5天,能做什么?没有盛大的毕业典礼,没有热火朝天的毕业聚餐,甚至没有一张全班合影……余秀“逮住”同宿舍的姐妹,一直畅谈到深夜。

临别,她觉得时间虽短,但回忆满满:早在3月,她就顺利完成线上论文答辩;线上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中,她重温入党誓词,志愿在未来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到了学院为每位毕业生定制的“专属书签”,代表母校心中“独一无二的你”;还有最让人期待的,学校欢迎大家“参加今年夏天或明年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明年此时,我们校园再聚!”余秀和同学们做了约定。这是“毕业之约”,也是属于她们的“成长之约”……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