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体验与理解 全球教育的重要使命
2020-05-15 15:46: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0日发布的数据,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球有近3.63亿名学生受疫情影响,其中包括5780万名大学生。迄今为止超过130个国家实施了全国停课,导致全球80%的学生无法继续学业。疫情给全球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冲击流动理念。在过去的40余年里,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积极的开放政策,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了生产力,积累了社会财富,培养了大批有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广大发展中国家凭借强大的人口基数,向全球输出了大量流动人员。世界各国通过开放的环境,以发展经济和自由贸易为重点,促进了全球资本和人员流动。疫情之前,全球的教育从业者、学习者秉持开放的理念在全球流动,表现活跃。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各国通过调整出入境政策、实施交通管制、强制社交隔离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接触,大量人员的流动性受到影响。逆全球化声音和疫情引发的流动限制叠加,加剧了人们对全球流动不确定性的担忧,冲击了全球流动理念,让全球教育合作与交流蒙上阴影。

撕裂认知鸿沟。体验和理解多元文化,是全球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同一个世界,多样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实践。促进人类不同文化族群理解,感知多样性魅力,和而不同,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出于不同利益考量,政治家、商业领袖、公益组织、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民间团体和个人纷纷发言,基于某一个主题如病毒来源、抗疫举措甚至个人日记表达出现了二元对立、选边站队、非此即彼趋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所丢失,撕裂了认知鸿沟,阻碍了多元文化进程。

加剧贫富分化。过去几十年来,教育成为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疫情暴发以来,尽可能避免中断学习成为教育从业者、学习者的选择。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对从业者和学习者有更高门槛要求,教育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教育机构、家庭等的基础设施和财务状况对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影响巨大,疫情导致的企业减产、工作减少、收入降低、税收不足直接影响到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贫困者更加难以通过教育获得资本提升,全球社会贫富分化风险加剧。

挑战教育模式。实体课堂、风格各异的教师、琅琅的读书声、纸香图书、住宿书院、文体社交、同辈面对面活动等是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疫情发生以来,空中课堂、隔空主播、电子签到、家庭学习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变化出现得极为突然,在人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迅速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疫情期间,“教”的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快速转场;“育”的方面由于真实“人”的“不在现场”,使得教育的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面对上述四大挑战,全球教育应发挥优势,积极应对。

坚持全球流动价值观。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全球流动史。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流动的趋势只会越来越快,全球流动不会以任何独立事件、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戛然而止。要坚持全球流动的价值观,加强流动,才能应对难以独善其身的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恐怖与安全、传染病、贫困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跨国人才,坚持全球流动价值观,鼓励人们跨国学习和体验,才能为世界提供大量能解决全球问题的人才库。

倡导多样性认识论。基于疫情表现出的反多样性,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再倡议,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彼此相融。文明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的,多样化的存在正是基于不同历史背景、族群的发展特性。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其特征之一就是对多样性的包容和鼓励。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在众多嘈杂的声音中继续倡导多样性,兼收并蓄,才能不断强大。

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各国际组织,在消除贫富差距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成效显著。今天,贫富差距依然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难免受到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引发的暴力、战争、疾病和难民等问题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在教育等领域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分享成果。在区域和一国内,要通过系统协调、积极帮扶,缩小贫富差距,在稳定中继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探索教育新模式。疫情让师生意识到了在线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缺失的是面对面的育人环境,各国学生因各种原因被迫阻断实地教学。然而,疫情或将以某种形式长期存在,或终将过去,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开学。加强全球教育合作,将学生妥善安排到安全的线下教育环境中,要求我们加大全球教育合作力度,让传统教育合作关系更加开放,物理校园概念得到进一步扩展。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不局限于“一校对一校”。“一校对多校”“多校对多校”或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合作新形态。对此,应迅速行动,积极探索。陈浩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部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