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呼唤:幼师科学素养再加强 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2020-04-26 14:15: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2020年这场始料不及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与改变。“关注生命、关注科学”也再次成为热点,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内省与反思。很多幼儿园都结合生命教育研发契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而园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对幼儿教师现有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出了挑战。

净水实验暴露出教师科学素养“短板”

一些幼儿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怎么样?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为了让幼儿直观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懂得水资源的珍贵,有位幼儿教师上网购置了净水系统科学套装材料,并投放到科学区,污水是用一碗漂着芝麻、干果的冲泡奶粉代替的,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污水净化实验,将白色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网购的净水装置中。片刻,一个装置里流出清澈透明无杂质的水,另一个流出的还是乳白色液体。这位教师满脸尴尬地说:“快递昨天才送到,这个可能装错了。”说着,顺手把“错的”装置放到了旁边。

这种情况在基层幼儿园并不是个例。有些教师仅满足于幼儿在科学区有事可做,有时甚至在自己对相关背景知识也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至于活动能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进而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则很少关注。就上述案例而言,首先,教师没有研究净水原理,不清楚净水装置中各种材料的作用以及它们正确的摆放顺序,也没有先于幼儿进行实验;其次,教师用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代替脏水,没有认真思考在全球水资源缺乏的大背景下,水的循环利用对幼儿生态观念和生活技能学习的意义;再其次,在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掩饰问题,而不是邀请幼儿一同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科学素养缺失跟受教育经历密切相关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个人的科学素养往往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也与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回溯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多是应试教育,在教师的耳提面命下完成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很少进入实验室去验证概念和理论。师范教育阶段,大多接受各科教育教学方法的传授,很少有机会动手操作实验室里的各种工具、材料。进入教师行业,园本教研和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又很少涉及科学探究,这是基层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且学且做,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一些幼儿教师常被看作是“半专业”甚至“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其科学素养提升之路如何能走得更从容、更主动,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链接指南,且学且教,储备相应的科学知识。

科学教育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保证,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储备作为前提,“以其昭昭使人昭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所阐述的儿童“科学探究”的核心目标、典型性表现和教育建议,能帮我们更好地梳理和建立对儿童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幼儿教师一般都是小、中、大循环教学,相应的科学教育内容也由浅入深,完全可以且学且教,教学相长,通过教学实践提升科学素养。

一是了解幼儿科学学习“地图”,包括学前儿童科学学习内容、目标、方法,认真学习、补齐“短板”。学前儿童科学学习内容有:物理科学——关于无生命事物的研究;生命科学——对有生命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结合《指南》、园本教材内容等,将幼儿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梳理清楚。二是在每一次组织科学活动、投放活动材料前,深入地学习并真正理解其所涉及的科学概念。比如组织幼儿自制净水装置前,教师要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水对工业、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了解水污染对生产、生活的危害。组织“车辆的演变”活动前,了解车辆的发展历史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友好等。这些知识并不深奥,获取也很方便,只要有心了解,几乎唾手可得。

第二,依托教研,且学且思,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园本教研是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可以教研组为基地、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以优质资源为依托,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全面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

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园本教研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一是主题研讨式。聚焦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话题展开讨论,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全体参与教师卷入话题。二是理论提升式。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沙龙等,带领教师进一步梳理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做到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三是案例分析式。采用现场观摩或视频观看的形式,鼓励教师展开以科学探究问题系统解决为目的的观察和分析。四是推优引领式。将班级的先进做法、优秀成果等用课程故事的形式展示,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第三,实践操作,且学且做,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公众理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这些科学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幼儿教师了解科学实践过程有两个途径。一是专门的科学探究演练。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科学探究演练活动,引领教师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如调查本地农作物的种类,这些农作物分别是在哪个季节播种的,什么时候成熟收获,适宜它生长的温度上限、下限是什么。先制订一个计划,然后进行分工,汇总观察调研数据,得出结论。二是组织活动前的亲身实践。组织科学活动前,所有的观察、探究、实验、操作等过程,教师都要先尝试。如组织“幼儿园树木知多少”调查活动,教师先要弄清园里树木的种类、名称、特征、作用,在观察探究过程中预测幼儿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腊梅丛生,一枝为一棵还是一丛为一棵?桂花树结果吗?太高的树量不到怎么办?放大镜、显微镜、量杯、滴管、搅拌器、尺子等实验工具,教师都要事先操作体验,明白使用工具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抗疫以来,生命教育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其实,幼儿园很多主题活动都包含生命教育内容,比如“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土壤的秘密”“多变的天气”“环保小卫士”“交通工具”等。如果教师自己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就会在教育教学中自然渗透生命教育。丰富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技发展的利弊,备齐“一桶水”,扎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应是所有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作者系江苏省泰兴市育红幼儿园园长)

责编: